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城市历史社区视频云南新加坡德国荷兰滚动

海外网>>评论>>博采众长>> 正文

宪法不陌生遥远 民权才强大有力【2】

2014-12-05 13:53:00|来源:海外网|字号:

公众有必要熟悉它,当公民的权利遭到侵犯的时候,会从中寻找到权利救济途径;官员有必要熟悉它,只有熟悉宪法,权力受到宪法的限制,才不会将自己的行为凌驾于法律之上;每个人都有必要熟悉宪法,熟练中记住每一个法条,当看到有人逾越于宪法之外的时候,奋而捍卫宪法的权威。可以看到,那些法治比较健全、法治理念深入人心的社会,都是“宪法”每天被人们熟悉地使用的社会,人们习惯性地用宪法衡量立法的效力,用宪法去驯服桀骜不驯的行政权力,用宪法去界定公私的权界,避免私权被公权侵犯,避免公益被官员践踏,媒体、民众、律师、法官熟练地引用着宪法条文,宣判着某种行为的违宪。

法治社会中,不仅仅是公民熟悉宪法条文,更重要的是,宪法不是一种抽象和沉默的存在,它的最高权威性是通过“遵守者会获益,违法者会受到惩罚”的激励而树立的,它必须在一次次高调的否决中强化权威,必须通过积极地介入公共生活而让人信仰,必须从尘封的法条中走出来才能够深入人心,让官员敬畏和忌惮,让公众信赖和安全,让无力者有力,让每一个追求公正的人不会悲观绝望。

回望我们的法律环境和法治生活,宪法对很多人还是一个陌生的词汇,很多时候并没有成为这个社会的关键词,官员陌生,公众陌生,甚至在专业领域也没有成为一个显学。并不是一个语言学的问题,而是宪法权威未得到尊重和强化的表现。宪法如果经常沉默,人治大于法治,权力高居宪法之上,批示比宪法重要。一事当前,人们就不会去寻求宪法,而是寻求领导批示,寻找权力靠山,寄望媒体报道后倒逼领导高度重视。

总书记的讲话正面了当下中国实施宪法中的问题:保证宪法实施的监督机制和具体制度还不健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依然存在;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执法司法问题还比较突出;一些公职人员滥用职权、失职渎职、执法犯法甚至徇私枉法严重损害国家法制权威;公民包括一些领导干部的宪法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要让宪法有牙齿,让宪法成为一个有电的高压线,使其从纸面上走出来、把它激活,让宪法在每个公共事件中高调地发出声音。

人人谈论宪法并且高调地使用它,它才有权威,宪法有了权威,民权才强大有力。(文/曹林)

(责编:刘国民)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宪法 宪法权威 宪法实施 依宪执政 宪法原则

评论资讯台湾香港文史地方华商

新闻热图>

最新热点>

巡视组曾收威胁信:玩玩回去吧 不回没好下场

娱乐炫图>

最新排行 >

史海钩沉>

图片精选>

视频>

论坛热点>

新闻推荐>

昆明“蟒蛇少年”与25条蛇同居10年(组图)

云南女生遭性侵被指几个月前已传开

评论|资讯|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新加坡|云南|吉林|红色|南粤|中原|书画|丝路|鲁东|创新|创投|成渝|赣鄱|钱江|食品|IP电视|华商|纸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