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05 13:53:00|来源:海外网|字号:
人人谈论宪法并且高调地使用它,它才有权威,宪法有了权威,民权才强大有力
海外网12月5日电 据新浪网报道,12月4日是首个国家宪法日,习再次强调“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他刚上任的时候,就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作过这番强调,当时我还在本报配发了一篇评论员文章,谈宪法不能陌生和沉默地存在,宪法必须通过实施来找到存在感,在日常存在感中才能被信仰。
新领导层上任之初,就以如此引人注目的方式强调宪法的权威,如此时点上这种鲜明的姿态,在引起国内外舆论密切关注的同时,更给这个以建设法治社会为目标的国家注入了强有力的正能量。
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宪法和法律的权威。要更加自觉地恪守宪法原则。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他强调,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依法执政,首先是依宪执政,而保障公民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是宪法的核心内容。
总书记的讲话,使“宪法”这个让很多人感觉陌生、遥远、抽象和沉默的词,成为近来媒体和网络的流行热词:专家学者从各个角度阐释这个词,领导干部言必称这个词,媒体和公众发掘这个词的深意——“宪法”这个词似乎从来没有这样被关注过,没有像这样成为公共生活的关键词。实际上,“宪法”就应该像这样高调和显著地存在,它不应该是一个陌生的词语,不应该沉默地存在于尘封的法条中,不应该让公众觉得抽象和遥远,而不应该成为一个不能触碰的禁忌和敏感词。
总书记的讲话传递着深刻的宪法理念和法治精神: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那么,这种“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权威”在社会是如何体现的呢?一个最直观的体现方式在于,总能够以公众看得见、摸得着、接触得到的方式感受到他的存在,每个人,自上而下从平民到官员,都非常熟悉宪法,了解每一个法条。我们必须熟悉,因为它是民众权利的保护神,是公共权力的约束者,是公共秩序的捍卫者,是社会稳定的制度之源。无法想像,一个宪法让人感觉很陌生、离自己很远的国度中,民权会得到保障,公权会被关进笼子,社会能够真正地保持稳定。
![]() |
宪法 宪法权威 宪法实施 依宪执政 宪法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