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鞍钢:一般西方媒体都会说中国这个那个的,但是我们看到发展中国家媒体都对中国都进行很好的报道,就像前面我们说到的韩国,还有好多其他的国家,也还在正面的报道。因为中国经济增长不被一些国家看好并不是今天发生的,而是一直都有,而且将来还会存在。因此对这个问题我觉得也很简单,就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我们很清楚,中国还仍然处在它的经济起飞阶段。我们一般把它定义为从1978年以后,但是这个阶段可能又要分为两个阶段,从1978年到2011年基本上是属于高速增长时期,大体是9.9%,将近双位数。从2012年以后,我们可以看出来就已经回落到7%以上了,那么还会进入到一个比较平稳的时期。从国际视角来看,其实7%以上的增长率属于典型的高增长,而中国就把它视为中高速增长。
斯宾塞(Spence)作为一个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在2008年以全球经济增长委员会的形式写了一本书,研讨了二次大战以后几十年发展中国家,或者说包括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情况,只有13个国家或地区,实现了7%以上的高增长,因此实际上我们现在讲的,中高增长相当于国际上的高增长。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也许某一年印度可能增长率比我们高,那都没关系,因为现在我们的GDP相当于印度的5倍。为什么说进入到一个7%以上的增长这个情况呢,其实是由几个效应所决定的。第一个效应我认为还是一个基数效应。我们2014年GDP首次进入10万亿美元,在这么大的规模基础上,我们的7%的到8%的增长率大体可以新增GDP,就是8000亿美元到1万亿美元,这就相当于我们在本世纪初全部GDP。这个基数一大了以后呢,增长率会有所下降,这叫基数效应。第二个效应呢,就是我们所说的,叫做追赶效应,就是说我们原来和美国差距很大,当然现在差距也很大,就是人均的概念了,那么很显然就会有一个很高的增长。随着我们和他们之间的差距有所缩小,特别是在技术领域方面,中国从原来的跟随,现在在很多领域开始并列齐驱了,甚至某些领域还领先,也会导致我们这个速度有所下降,但是我认为还是相当有潜力的,因此不管这个外国人怎么说,我们实际上对中国的发展,可以不可以这么讲,心中还是有数的。
海外网:您以往包括刚才一直提到的,就是中国经济对美国一个赶超,一个长期的赶超,那在您看来,支撑中国经济这么一个长期跨越赶超的这个核心优势在哪里?
胡鞍钢:从中国追赶美国有两大阶段。第一个阶段我们就称之为是一个总量赶超的过程,大体就是从本世纪初开始,就实现了局部的赶超到全面的赶超,它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可以不可以说GDP赶上美国只是最后一个指标,当然我要声明一点,除了军事的实力以外。
第二个阶段,实际上从现在已经开始了,就是主要经济指标的人均量的赶超,因此我们就把它称之为是第二个长征。在经历第一次长征以后,我们仍然还需要从今迈步从头越,所以说还要进一步的推动我们第二步的赶超过程。这可能是一个非常长的一个历史过程,或者说发展过程,所以对此我们也要树立持久战的观点。我们在将近1998年出的国定报告就提出来,中国的现代化一定是持久战,不能是速成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强调行稳致远,就是因为我们处在这样一个追赶过程。
那么为什么中国会实现追赶呢?在此之前也不是没有追赶过美国的梦想,譬如像苏联,譬如像日本,都没有成功。我想这与毛泽东当年的分析是有关系的。他当时是讲了3个优势,在1956年他提出追赶美国的时候:第一个就是我们人口多,比美国要多。 第二个我们国土跟美国差不多,那就说明我们这么大的960万平方公里是可以建立一个比较独立,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因为你国土面积达嘛,拥有的资源种类就多,可以很好的有效开发。
胡鞍钢:第三个他讲到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他用了这样的话说:“听说你搞了这个社会主义,据说还有优越性,说如果你要赶不上美国,你就会从这个开出地球球籍了。”他说的这个分析我们认为还是对的,就是社会主义确实有这个优越性,这就包括党的十八大报告所总结的像制度的优势、理论的优势和道理优势,因此又提出了三个自信。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现在我们回过头来来看过去60多年的历史,走过来的历史已经证明这个优越性了,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就是我们怎么样进一步认识自己的优越性和优势,要进一步的发挥它这个优势和优越性,这还有赖于我们怎么样去看四个全面,因为这四个全面就体现了我们在这四个方面的一个优越性,如果能够做到这四个方面,我想就会加速我们下一个阶段的主要指标的人均追赶,对美国的追赶。
责编:刘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