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南:改革不能像泰坦尼克,速度太快会出事

2015-03-09 06:51:51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依法治国这个概念,它到底有些什么样的实际内容,那就是千家万户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IMG_8970.JPG

海外网3月9日电(记者王书央)两会进程已过半,与“改革”“环保”一样,“全面依法治国”依然是今年全国两会的搜索热词条之一。3月8日下午,著名学者司马南和法学教授吴法天做客海外网视频访谈节目,就“全面依法治国”、“立法法”的修订等网民所关注的问题进行了解读。

谈《立法法》:人民意志的体现,简政放权的保障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在谈到全民依法治国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起到的作用时,吴法天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目标是一致的,要把深化改革纳入到法律的轨道中进行。”他提出,无论是改革方向的确定、改革中利益的平衡还是出现错误时的纠正都必须要在法律的轨道内进行。对于这个问题,司马南也认为“全面依法治国”不应该仅仅是一个口号,更应该化作一个个行动的落实,让老百姓能看的见的实实在在的改进。

在谈到今年两会上备受关注的对《立法法》的修订,两位专家都肯定了修订《立法法》的进步意义:既是人民意志的体现,也是简政放权的保障。同时,吴法天教授认为,虽然“立法法”修正案草案中已将立法权下放到地级市,但是,对于地方立法机构和政府来说,权力的下放绝不认为着可以任意用权。立法过程中要充分吸收公民的意见。所以整个的改革应该朝着保障公民的权力,限制政府的权力的方向进行。

谈环保:警惕“小清新们”的“极端环保主义”

说起2015年的两会,肯定躲不开“环保”的话题,从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到刚刚履新环保部的陈吉宁谈环境治理。“环保”每被提及,总能引起舆论的关注,说到底,还是因为环境问题与我们每个人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今年两会上,陈吉宁的一句“《新环保法》不是‘纸老虎’”亮出了环保部门治理环境的“牙齿”。然而,让这部中国环境问题的“基本法”真正“硬”起来,究竟还有多少困难?

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司马南肯定了《新环保法》与之前的《环保法》相比,执法更加刚性,实施以来也确实取得了看得见的成效。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难免遇到各种困难,比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博弈与权衡等。而现实中一些无视民族生存权利极端的“环保主义”,反工业文明的环保却是与发展中的中国国情不符的。“小清新们”崇拜的“极端环保”在中国是要不得的。

谈改革:要求稳,速度太快会出事

另外,在谈到“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加入“为官不为”的意义时,司马南说:“全面依法治国就必须要治官员不作为的毛病,促改革反腐败。也将是2015年总的基调和主体。我们今年改革总的基调是求稳,不能像泰坦尼克似的速度太快,速度太快会出事儿。

访谈的最后,两位专家向海外网的网友们展望了全面依法治国的2015年老百姓的新期待。吴法天说道“很多宏大的词,背后跟很多人的切身利益的是密切相关的。比如说立法法的修改,都是跟我们日常生活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司马南也作了展望和总结:“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中国的全面依法治国,总理说了就是必须依法落实,最后惠及到老百姓。所以依法治国这个概念,它到底有些什么样的实际内容,那就是千家万户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文/王书央)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附】文字实录全文

海外网:大家好,欢迎大家收看海外网视频访谈,我是主持人孙晓璇。2015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在十八届四中全会成为中国依法治国进程的里程碑之后,如何贯彻和落实有关决定,将成今年两会的焦点。依法治国如何落地生根?今天,我们非常荣幸的邀请来了著名学者司马南先生和吴法天教授就这些问题为我们解读。两位老师好。

吴法天:主持人好,观众朋友大家好。

司马南:大家好。

海外网: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请两位为大家解读一下全面依法治国在前面深化改革中处于怎样的地位,又起到怎么样的作用呢?

吴法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目标是一致的,当然要把全面改革纳入到法律的轨道中进行,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法治它能够消除改革的风险,因为改革里面有很多利益冲突怎么样平衡怎么样协调,需要法制有一个框架消除风险。改革取得一定成果之后,怎么把成果巩固下来?法治能够把现有的形成的方针政策,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所以它能够巩固改革的成果。第三个当改革出现一些问题的,比如说一个发现有些错误的时候,法治能够纠偏改革的方向。所以从这几个方面,它能够保证深化改革在法治的轨道之内运行。

还有依法治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我从的法学专业角度来讲,有四个方面,主要是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四个方面都很重要。改革初期要制订一些政策法规,立法要有序的,要在法治范畴之内,用法治理念把这些东西制订出来。第二个我们强调依法行政,依法行政使我们国家治理国家规范化,使我们的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样要强调法治。第三个方面,司法方面要保证司法公正,使每个公民在司法中体现公平合正义。还要强调全民守法的观念,所以法治能在四个方面,保证深化改革顺利推进。

海外网:司马南老师有没有要补充的。

司马南: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这两件事。全面深化改革是我们要干的事,怎么干这个事,用什么手段,依据什么干,是依法治国的内容。刚才法天说怎么样去风险,怎么样共享成果,巩固成果,怎么样在过程当中全民手法,他讲的是总体的方面。

我从非常具体的方面,比方说现在我们开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在这个地方不是做指示的,是政府向人大报告的,政府说人大代表你看去年这么干行不行,我的总结对不对。下面我要这么干,有一百条我要这么做,这么做大家有什么意见,应该怎么改。代表在这儿是依照全国人大有相关法律来审查审议审定的,所以全面依法治国在两会上就体现为代表、委员依法来履职。

海外网:知道两位做客我们海外网,网友也很激动,提出了一些问题,我们看看。 今天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将听取立法法修案正案草案的说明。这是立法法实施15年来首次修改,那我们海外网的网友有两个问题问两位老师的。第一,立法法修改之后,地方立法权真的会扩大吗?第二,立法法修改之后“红头文件”会得到遏制吗?这两个问题先请吴老师给我们海外网的网友解释一下。

吴法天:这个问题应该在两会开之前就很多人关注的了,因为立法法的修改,早就提上日程。2000年制订的立法法,到现在15年的时间,它其中有涉及到很多问题,因为立法法被认为管法的法,立法怎么来立法,这里面涉及到很多公民权利义务,政府权力等等一些界限的问题。

现在立法法修改重点集中在地方立法权要不要扩大。我们刚从两会得到的消息,立法法的草案里面已经写进去了,就是把立法权下方到地级市,有社区的市,大概是235个,可以在一些城市管理建设环境保护等等方面享有立法权。这个是为什么?为了改革和城镇化的需要。因为有很多需要统一来立法的话,确实在效率上面会慢很多。当然同时,这些立法如果说要给公民增加义务,或者说给它减少权力的话,你没有一个法律依据,是不能做的。比如说地方要征税,要加一些税种,或者说大家关注限行限购的问题,地方出台一些规定行不行?如果上一个法里面没有规定,光地方做这个立法,现在没有这个依据不行了。因为它给公民设定的义务,你不能买或者怎么样,那以前是随便,所以这方面是有很多的限制。所以说不是我把权力下放,权力就任意使用,而是有一些条条框框的,包括立法过程中要充分吸收公民的意见,会有很多代表参加你意见里面。如果有一些重大的条款的设置上面有争议的话,必须还召开听证会,最后由公众来决定说这个条款要不要设置,这个也是立法民主化的趋势,所以整个的改革应该是朝着保障公民的权力,限制政府的权力,这个方向进行的,这是一个好的现象。

海外网:司马南老师呢?

司马南:法天是法学教授,所以他从法律角度理解比较多。我因为是普通老百姓,所以我从我们老百姓的角度来理解这个事情。所谓“立法法”在我看来是一个什么东西?实际上是设计议题的权力,比方说我们大家开会,开会讨论什么事儿?怎么讨论,谁来讨论,讨论的结果怎么样,程序由谁来设定等等所有一切,都是立法法来管的。所以开会的效果怎么样,和立法法本身关系巨大,这个设置议题的权力,甚至是哪些问题成为哪一级的议题,是中央的还是地方的,国家的还是地方的,地方哪一级的,这件事儿高度重要。所以自2000年来“立法法”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来说非常重要。按照今天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的部署来说,“立法法”的修改乃为体现人民意志的最具体的一个行动。

责编:栾雨石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