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搜索 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城市历史社区视频新加坡德国荷兰滚动

【评外评】北大清华因何至于“抢状元”?

2015-06-30 06:55:17来源:海外网 分享:
字号:

清华北大

6月底,各省高考分数与分数线陆续出炉,2015年高考进入填报志愿环节。由于大部分省市已经普及知分填报志愿,高校间的“招生大战”就此展开。

这两天,中国两所公认的顶尖高校,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在各省纷纷展开“交锋”。在四川,两校招生组在微博上展开骂战,互相指责对方欺骗学生,甚至“许以重金”,引发不小的关注。而在广州,招生人员又争相围堵广东省成绩前列的同学。

现行高考制度实行将近40年,北大与清华一直是各省市录取分数线的“绝代双骄”。尽管近年来在多元的评价体系下,这两校未必总能在各种高校教学、学术排名中占据头两把交椅,但“清北”名号对高中毕业生的吸引力依然如故,其他高校都只能等而下之。

从两校的四川招生组“互掐”的内容来看,双方“历史恩怨”颇深。且不论是否确实存在不正当的竞争行为,双方往年“虎口夺肉”的情况显然已经发生过太多。很可能,今年的“骂战”这只是两校历年来相互竞争的常态,只不过在社交媒体时代,冲突在网络上公开化,才为更为人所知。

两所中国顶尖高校之间的“骂战”,也许颠覆了一些人之前对“名校”的形象认知,但是互联网时代,权威的祛魅本来就是常态,即便是北大清华也不足为奇。这件事最大的槽点,与其说是揭开了部分招生“黑幕”,不如说是这场“生源战争”本身。

中国高校的“生源战争”分为两种,三本学校的生源战争与一流名校的生源战争。三本学校需要自负盈亏,能招到多少学生直接决定了学校的经营状况。学生即是客户,这是一门生意。因此常有三本和高职院校跨省互抢生源的现象,特别是近几年各地生源萎缩,三本高校之间的生源争夺有愈演愈烈之势。

然而一流名校却不同。大多数“985”“211”高校都接受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拨款,不存在经营压力,竞争各地“状元”只能是为了名声。如新京报所分析的:“在一些大学办学者眼里,录取分数是重要的办学政绩,如果分数线下降,就无法向师生、校友交代。”与美国哈佛、斯坦福这些国外名校之间的生源争夺不同的是,国外名校生源对名声的影响最终仍要转化为学费收益,但中国的名校之间,就只剩下“政绩”了。

更讽刺的是,即便是这种为了“政绩”的生源争夺,高校仍然不具有真正的自主性。在集中录取制度下,各个学校的招生人员并不具备真正的“招生”能力,他们没法为考生提供录取承诺,更不要说奖学金。在“政绩”与规则的两相夹逼之下,生源争夺演化为无序而混乱的争抢几乎是必然趋势。

中国高校的招生生态总体都是如此,“清北”由于地位特殊,往往也更受关注。近十年来,高校自主招生制度不断发展,却也远远没有达到赋予高校真正自主性的程度,反而一些公平性弊端开始显露。如何掌握“不拘一格降人才”与公平之间的平衡,这仍然是高考改革中的那个终极命题。(文/邱天人)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编:栾雨石

关键词:状元,华因何 聚合阅读
分享/关注:
评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