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台腔】走好“后政改”之路 香港需弄清“我是谁”

2015-07-01 06:47:02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香港今天的民主是中央通过制定基本法主动授予的,中央给香港普选,英国人甚至都没想到。(香港回归18周年系列解读(三))

香港 后政改

政改没过,许多香港人失望之余,可能也松了口气,因为香港似乎可以从此放下争议,专注于经济民生了。但事实并非如此。后政改时代,香港的政治争拗未见减少,反有升级之势。反对派议员只有那么二十多个人,但他们的存在,反映出香港社会在民意结构上的重大问题。香港要走好未来的路,首先要弄清“我是谁”,要理顺与中央的关系。

近日,反对派连续提出“重启政改五步曲”、修改基本法等荒谬要求,甚至还打出了“命运自决”、“中港区隔”等无视国家主权的激进口号。中央和特区政府都已声明,未来几年内不会重启政改,但反对派显然打算一直纠缠下去,拿政改话题作武器,刷存在感。

香港立法会依然“拉布”横行。香港特首梁振英近日向立法会提交了11个民生项目,但只有3项获得通过。激进势力还在不断挑事,力图激起两地矛盾。一些极端组织近日又在旺角辱骂骚扰内地游客,侮辱唱国语歌曲的街头歌者,多次与警方发生冲突。

近些年,香港这个原本的国际经济中心和商业城市日益泛政治化、泛意识形态化,甚至“泛民粹主义化”。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香港社会内部的政治纷争、政治对抗愈演愈烈。

香港有背靠祖国的优势,近年来发展速度却输给新加坡,最大的原因就是受政治和社会氛围拖累。“拉布”、街头抗议和暴力冲击立法会令香港政府施政艰难,而“占中”、“驱蝗”、赶客等事,令香港“购物天堂”、“东方之珠”的招牌蒙尘。如今政改已停步,而乱象不止。

要改变这一状况,需要香港社会重新认识“一国两制”和基本法,理解中央的全面管治权,认清香港的法律地位,理顺香港与内地、中央之间的关系,在心理上实现真正地“去殖民地化”,完成“人心的回归”。

营销学理论认为,满意度等于感受除以期望。一些香港人对政改不满,主要是因为对历史、对“一国两制”的不了解,因而产生了错误的期待。他们有两种最主要的错误观念:一是认为香港的民主是英国人争取而来的,二是中央不该管香港政改。

实际上,香港今天的民主是中央通过制定基本法主动授予的,中央给香港普选,英国人甚至都没想到。中英“联合声明”仅载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由当地人组成。行政长官在当地通过选举或协商产生,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根本没有“普选”字样。是基本法明确了香港特首选举依据循序渐进原则,“最终达至由一个有广泛代表性的提名委员会按民主程序提名后普选产生的目标”。

港英时期,香港“有自由没民主”,普通市民根本不能参与政治。以历史的眼光看,被否决掉的政改方案是香港有史以来最民主也最合乎实际的方案,一些人却仍心怀不足,只能说是思想出了问题。

香港是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无权自行决定政治制度,中央对香港政改拥有决定权,这是基本法的规定,也是香港的宪制地位所决定的。香港特首既要对市民负责,也要对中央负责,所以中央明言特首需“爱国爱港”。选出一个跟中央合作的特首,是香港之福,而非香港之祸。眼下无人知道香港政改何时会重启,但可以肯定的是,全国人大常委会“8·31决定”在下一次政改时仍然有效,其中的底线,中央绝不可能退让。如果香港社会对这些问题有清楚的认识,政改争议就成了无源之水。

长时间来,香港社会不少人对“一国两制”只重“两制”而忽略“一国”,导致许多无谓争议和蹉跎。世界各地都有的国民教育,在香港竟引发抗议而不了了之;在澳门早就确立好的基本法23条立法(维护国家安全法),在香港却迟迟不能订立。没有国民教育,导致今天香港年轻人日益欠缺家国意识;23条立法缺位,才有“港独”分子肆无忌惮的群魔乱舞。

只有香港社会体认中央真诚推动香港民主、支持香港发展的真心,认识到反对派祸港乱港的本质,才能上下形成合力,后政改时代的香港,才可重拾动力稳健前行。(文/黑白自在)

【延伸阅读】

香港回归18周年系列解读(一)

香港回归18周年系列解读(二)

本文为海外网“港台腔”(微信ID:gangtaiqianghktw)栏目原创,如有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放眼两岸三地局势走向,独家评论港台时事热点,港台腔还有更多精彩分析。

qrcode_for_gh_0fc5cbdf446f_258.jpg

责编:栾雨石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