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大选”前最后一场候选人电视辩论后,各候选人拿出的政见被放在舆论的放大镜下争辩起风波。民生、两岸、“外交”,各自有怎样的设想和政策,最受关注。
民进党候选人蔡英文批评马英九当局的“外交休兵”政策,称导致台湾的“涉外”关系维持“要看中国大陆脸色”等言论,蓝营强力抨击,质疑蔡英文若要重拾陈水扁当年的“烽火外交”政策,必将让台湾陷入动荡。“烽火外交”拨动岛内敏感神经。
当年,陈水扁在“对外”政策上,主张台湾应在国际社会“四处点火”以争取“国际空间”。为配合此政策,扁当局还炮制了“一边一国”理论,并在岛内大肆进行“去中国化”运动。为了践行“烽火外交”政策,民进党当局的主要手段有二:“抱大腿”和四处“撒钱”。当然,民进党自有漂亮的说辞——为的是“争取台湾的主权空间”、为的是“台湾不被矮化”。可这样的说辞也恰恰不小心把其内在包裹的、民进党一贯的“台独”主张展现无遗。“烽火外交”曾使得台湾成了世人眼中的“麻烦制造者”,险些葬送来之不易的台海和平,也给台湾经济民生带来了切肤之痛。正因此,也就不难理解,蔡英文的言论为何会在岛内引发“民进党若当选,会不会把台湾置于险境”的热议。
长久以来,逢选举,“亲中卖台”、“矮化台湾”这样的大棒,必被民进党拿出来,在蓝营身上头上狂挥乱舞一通。蓝绿恶斗,被选民厌倦,在这次选战中,仍不鲜见。无论是在两岸政策还是在“外交”政策上,民进党似乎还是时不时拿出大刷子往蓝营身上“抹红”、“抹黑”,乐此不疲。倘若只是选举策略的小伎俩倒也罢了,否则这样为反对而反对、不问对错只管操纵“统独”为选票的政治恶意,恐怕就会消费掉台湾民众的福祉。
“九合一”选举,蓝营失利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马英九当局的政绩不彰。民进党把其归结为两岸政策,称国民党错在“与大陆走的太近”。事实上,从某种意义上说,两岸政策的确是蓝营失利的一个因素。马英九当局错就错在没有把两岸政策的好米熬成好粥。“与大陆走得太近”的杂音在耳边响起时,就放慢了脚步,谈好的经济协议一拖再拖,使得两岸政策的利好不能完全显现,也未能及时惠及岛内民众。如今,民进党又拿“看大陆脸色”说事,批评马英九当局的“外交休兵”,对立两岸如出一辙,难免搅动起硝烟。
“烽火外交”“金钱外交”,四处放火,不仅没烧出国际空间,反而把台湾逼近了墙角。2008年,马英九上台后,“活路外交”是其最重要的施政主张之一。“活路外交”以“九二共识”为基础,在“一中”框架下,寻求两岸双方都可以接受的平衡点,两岸关系由此步入良性循环,也为台湾的“对外”活动营造出了前所未有的宽松环境。“国际空间”拓展,更有效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也为台湾发展引入活水。
所谓拓展“国际空间”,在岛内一直是个话题。这本并不是一个意识形态的问题,更不仅仅是个政治议题。台湾经济的发展,需要跟世界连通,当今,任何一个经济体的发展,也都需要走向国际舞台。可在岛内,这“国际空间”却被操纵成了“统独”对抗、蓝绿对决的纯政治议题。只要是与大陆的协商、沟通,都可能会被扣上“自我矮化”、“仰人鼻息”的帽子。两岸互惠互利,荣枯与共,何谓看大陆脸色?说到底,如果不是“独”在作祟,就是“孤岛”心态犹存。
近年来,大陆领导人在多个场合不断释放乐见台湾以合适方式、积极参与国际活动的信号,且有言有行。当跳出“统独”意识形态来看待两岸关系,专注于台湾自身的社会发展时,就会看到大陆因素对于岛内社会发展是不可或缺的推动因素;台湾与大陆的连接更是台湾走向世界的重要平台和途径。这一点,民进党恐怕不是看不出来。
岛内有学者忧心,如果民进党不放弃“烽火外交”,恐怕会让台湾在“‘外交’上大大受挫”,更恐会使得台湾濒临战争危险。这样的忧心,民进党恐怕也不是听不到。然而,更让人忧心的是,民进党一贯会打悲情牌,把自己塑造成受大陆打压的受气包,以此获取同情分。倘若民进党延续这样的政治恶意,那么2016“大选”后会怎样?台湾的未来又会在何方?(文/细雨烹茶)
【相关阅读】
本文为海外网“港台腔”(微信ID:gangtaiqianghktw)栏目原创,如有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放眼两岸三地局势走向,独家评论港台时事热点,港台腔还有更多精彩分析。
责编:牛宁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