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巢投资35亿奥运后空置1年 维护费近2亿

2016-02-23 10:34:33来源:中国网
字号:
摘要:2014年《中国体育产业蓝皮书》中说,我国体育场馆的现状是“体育场馆数量严重不足与长期闲置并存”,这显然是一个非常尴尬的局面。”  保证美国大型体育场馆盈利的关键,是发达的职业体育赛事体系和体育产业,这也是西方国家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的通行模式。

  2014年《中国体育产业蓝皮书》中说,我国体育场馆的现状是“体育场馆数量严重不足与长期闲置并存”,这显然是一个非常尴尬的局面。一方面中国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只有西方发达国家的1/15,而另一方面,许多大型体育场馆长期闲置。

  “严重不足”与“长期闲置”,这看起来严重相悖的结论,与近年来风风火火的大规模体育场馆建设热潮,实在无法相提并论。“长期闲置”,似乎体育建筑基础设施已“产能过剩”,而老百姓却又切身感受到“健身场地稀缺”。

  很多媒体和老百姓也常常认为,大众健身场地不足的罪魁祸首,就是大型体育场馆利用率不高。

  2013年国家体育总局等八部门出台了《关于加强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改革创新,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意见》,其中规定,中央财政将设立体育场馆公共服务专项补助资金,地方财政也要安排相应资金,支持大型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

  大家似乎看到了希望:“这事儿不就解决了?”

  国内权威的体育场馆运营专家、北京体育大学教授林显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却透露了悲观的态度:

  “倡导大型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只是我们现在没有办法的办法。我国大型体育场馆普遍存在的运营问题,不可能以场地用作全民健身的方式来解决,老百姓健身场地不足的问题也不可能靠开放大型体育场馆来解决。”

  为什么会这样?

  首先,我国大部分场馆的兴建,是为了举办大型体育竞技赛事,本来没太考虑大众健身的需求。因此,这些大型场馆往往是满足大型田径赛需求的标准体育场,而不是针对某一单项体育运动的专业场馆,更不具备多样性的运动健身的条件。

  2013年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现有的大型体育场馆中,标准体育场(满足大型田径赛事的条件,但并非某类运动的专业场地,也不具备多样性运动健身的条件)占据体育场馆总数的63%,而标准体育场馆中,每周吸引超过500人次健身的仅占53.2%。

  其次,大规模的体育建筑,除了在兴建之初耗费大量资金人力投入之外,在未来漫长的使用周期中,维护运营成本的消耗更加惊人。大众健身所能带来的场馆收益,真是“杯水车薪”。“鸟巢”的运营方,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爱庆在采访中提到:“一年什么都不干,只要一开门,就要小1个亿,水电气热、维护,加上固定资产折旧等费用,一年的支出就要1.9亿多元”。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大型国有体育场馆中,对外开放的仅仅占到35%,这就意味着花费纳税人大量资源的体育场馆中,绝大部分普通人是无法享用的。

  难道大型体育场馆,赛后就没什么好办法利用起来么?有没有什么成功的案例可供学习呢?

  著名体育学者、江西财经大学副校长易剑东,2012年~2013年曾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在美国考察了一年。

  “我离开纽约时,这座城市正准备上马几个大型体育场馆工程,纽约的大型体育场馆资源本来就很丰富,但仍旧不能满足需求。我曾详细了解了美国大型体育场馆的经营收益来源,包括场馆冠名权、赛事门票收入和赛事电视转播权收入。美国的一些大型体育场馆的冠名费一年能达到1亿美元,举办体育比赛的年入场人次达到5000万至7000万人,还可以从总额动辄为数十亿美元的职业赛事电视转播权中分成,这些巨大的收入来源,是中国大型体育场馆不可想象的。”

  保证美国大型体育场馆盈利的关键,是发达的职业体育赛事体系和体育产业,这也是西方国家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的通行模式。

责编:栾雨石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