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系列轰炸机的诞生过程可谓是“一波三折”,最初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初的“亚音速低空轰炸机”项目(SLAB),当时美空军需要一种新型有人轰炸机作为即将下马的B-70的后继机,由于苏联防空军对高空高速目标的拦截能力不断增强,美军开始转而考虑采用低空突防方式。图为XB-70超音速轰炸机,这是美军研发的第一种3倍音速轰炸机。
1964年中期,美空军将方案修改后改称“先进有人战略轰炸机”(AMSA),仍强调低空突防,但增加了超音速突防要求。1969年4月,AMSA获得B-1A的官方正式编号。1970年6月,北美罗克韦尔公司的可变后掠翼方案被美军选中。 图为1971 年 10 月展出的 B-1A 全尺寸模型,机身后展示的是整体式逃生座舱,小图为B-1A的逃生座舱示意图,下方还有制动火箭。(图片来源:空军之翼)。
责编:刘国民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