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汉学家:中国取得的成就并非偶然

2019-09-18 09:33:43来源:环球网
字号:
摘要:中国有2000多年的发展和积淀,儒家、道家等思想的衍生与发展使这个国家形成了深厚的基础和文化底蕴。

讲述汉学研究重点发生转向——

“研究中国是一辈子的事业”

环球时报:在您的国家,对中国的重点研究方向是否在最近数十年随着中国的发展而发生一些变化?

顾彬:20世纪90年代初前,针对中国文学和文化的研究占领了我们的汉学系、中文系,现在,高校学者的关注点集中在经济、政治等领域。据我所知,德语国家如今没有一个教授位置是专门针对中国古代文学设立的,以前有很多。

李夏德: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欧洲汉学以古代汉语、古典文学和哲学为主,现代汉语研究是在70年代后开始的。2000年以后,我发现不仅在奥地利,很多西方国家的汉学研究重点已经转向对于中国现状的研究。这很重要,但我认为,要想更好地研究中国的现状与未来发展,必须了解中国的历史、思想史,以及超过2000年的哲学发展史。

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很伟大,常常有外国人问我,中国如何在短短的40年内实现如此巨大的变化和发展。我回答说,中国有2000多年的发展和积淀,儒家、道家等思想的衍生与发展使这个国家形成了深厚的基础和文化底蕴。在此基础上,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中国形成了独立的发展模式。

卡尔涅耶夫:在俄罗斯,以前中国问题受到的关注比较有限,但随着中国崛起与影响力日益扩散,俄社会对中国的兴趣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专家开始将目光投向中国,关注中俄关系、改革开放经验、中国外交政策、中美关系等。

虽然我与中国结缘已经近40年,但是我对中国的了解还不够,这个国家值得下功夫的地方还有很多。相对于中国5000年的历史,40年的时间太短暂了,研究中国是一辈子的事业。

环球时报:您认为,中国今后的发展拥有哪些比较大的潜力,又可能面临哪些考验?

李夏德:抛开汉学家的身份,我认为全世界应该为保护大自然而共同努力。中国已经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不起的成绩,但在环保与法制建设领域还有很多进步空间。我相信,中国政府有能力应对这些挑战。我同时建议,这些问题能在国际层面得到改善与解决。

顾彬:中国的发展速度太快,其他国家想跟上比较难。一些中国民众对于这样快的发展速度可能也没有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另外,中国社会在进步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问题。比如人人拥有手机是件好事儿,但这却让书籍与报纸走向衰落。

环球时报驻俄罗斯、奥地利、德国特派特约记者 屈佩 夏雪 青木

责编:吴正丹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