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 新加坡吉林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 華商紙媒滾動
2012年11月26日09:24|來源:海外網-《人民日報海外版》|字號:
摘要:懂技術同時也應懂市場,對項目投產的市場需求、開發前景、盈利優勢等作出科學預判。 |
近日,在杭州舉行的國際人才交流大會上,不少海外高層次人才發出這樣的聲音:“民營資本投資還是保守”、“現在民企大多關注短期效應明確的項目,在投資認知上和國外有差距”。言外之意是,一些不能直接投產或尚在科研階段的高科技項目在融資時不被看好。
目前,在國內尤其是沿海地區,一些外向型企業轉型升級的意識已非常強烈,這對海外高層次人才來說是一個契機。很多國外科研院所的研究員、專家或教授,攜高科技項目回國尋求投資,落地創業。因研究工作所限,他們與地方民營企業洽談時,往往著重於技術介紹﹔而一些民營企業在選擇高科技項目進行風險投資時,大多對高科技的認知不足,注重的是項目的經濟效益。於是,人才及項目與民營資本對接時遇到了問題。
對此,應該怎麼辦?首先,海外人才要能實實在在地拿出項目的階段性成果,而不是隻提出一個設想或一份策劃。如果項目尚在研發階段,也要結合科研積累對項目投產前的科研工作作出大致的投資預算和周期計劃。其次,要調研國內相關領域的研究現狀,兩相對照,揭示自身項目的創新、先進之處。再次,坦誠相見,分析項目風險,並針對風險提出規避措施,表明風險的可控性。最后,懂技術同時也應懂市場,對項目投產的市場需求、開發前景、盈利優勢等作出科學預判。能站在投資者關注的角度,去分析項目的市場前景,將更易打動投資者。
(責編:李文慧)
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