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所謂簡報,是指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等組織用來匯報、反映、溝通情況、指導工作和交流經驗的一種內部媒介。簡報具有簡、快、新、實、活和連續性等特點,而“簡”則是最主要的特點——文字內容應該“簡”,印發數量應該“簡”,種類也應該“簡”。 |
河南濮陽市委辦公室提供的一份材料顯示:目前全市編發的各類信息、簡報近300種,每年編發各類簡報50萬份,最多的一個單位編發六種簡報。該市市委書記段喜中日前在會議上表示,簡報過多過濫是作風不實的表現,“這其中好多簡報沒有必要、沒意義,浪費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市委要求簡報總數量壓縮50%以上,有關部門正按照這一要求,對各類簡報進行清理。(相關報道見今日本報12版)
濮陽市自揭簡報之“腫”,並正在著手對名目繁多的簡報進行清理,讓人感受到一股清新朴實的文風。
所謂簡報,是指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等組織用來匯報、反映、溝通情況、指導工作和交流經驗的一種內部媒介。簡報具有簡、快、新、實、活和連續性等特點,而“簡”則是最主要的特點——文字內容應該“簡”,印發數量應該“簡”,種類也應該“簡”。
但是,一些單位把簡報的“簡”的屬性徹底顛覆了,簡報種類多而重復,綜合工作要搞一個簡報,單項的工作也要搞幾個簡報,內容洋洋洒洒,動輒“十條新措施”、“五個新亮點”、“三點新思路”……實際上,大多是從上級的文件或領導的講話中提煉出來的,或是從兄弟部門的材料中借鑒來的,或是寫手們閉門造車硬編出來的,充斥著“正確的廢話”,沒有多少信息價值﹔印發數量多如雪片,報上級部門或領導必不可少,送相關的平級部門理所當然,發下級單位理直氣壯。
簡報不簡,就失去了生命力,就失去了吸引力,沒多少人願意看,即便有人想看,估計也看不過來,隻能走馬觀花。就拿濮陽市為例,每位市級領導每年接受簡報4000多份,平均一天要看十幾份,他們怎能看得過來呢?如果簡報臃腫到了讓別人看不過來或者懶得看的程度,就是對人力物力財力的浪費,就是一種形式主義。
誠如濮陽市委書記段喜中所言:“有的單位出簡報,就是為了讓領導看到他們的工作成績。”這樣的簡報成了“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成了展示政績的平台,成了取悅上級的工具。這樣的簡報已經變味,不但沒有多少積極意義,沒有多少正能量,反而會助長浮躁甚至弄虛作假之風,會產生負能量。這樣的簡報,不要也罷。
簡報就該簡辦,簡辦契合了簡報的“身份”,契合了改變文風會風的要求,也契合了民眾的期待。希望其他各地也都能夠像濮陽一樣,向簡報“開刀”,把簡報“合並同類項”,也希望政府能夠從制度層面對簡報的編印權、種類、格式、數量、條目、字數等進行約束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