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我們真的重視制度建設,就應當重視人心和社會風氣問題﹔如果我們重視人心和社會風氣問題,就應該思考一下董仲舒及先秦儒家所提出的義利問題、均寡問題、賢能問題和養士問題,看看我們多年來做得有哪些不夠? |
(三)
固然,靠正人心、敦風俗也不足以徹底消除腐敗。甚至可以說,人心和風氣的敗壞又何嘗不在一定程度上是由腐敗引起的?風氣與腐敗之間存在惡性循環的作用關系。但是這並不能否認風氣的獨立性,何況風氣敗壞的原因遠不限於腐敗。我們必須正視,今日社會的浮躁和功利之風,正是腐敗的巨大溫床。隻要這個問題不解決,再好的制度也可能無濟於事。
如果我們真的重視制度建設,就應當重視人心和社會風氣問題﹔如果我們重視人心和社會風氣問題,就應該思考一下董仲舒及先秦儒家所提出的義利問題、均寡問題、賢能問題和養士問題,看看我們多年來做得有哪些不夠?
荀子雲:“有亂君,無亂國﹔有治人,無治法”(《荀子·君道》)。這絕不意味著不需要制度建設,更不能代替制度建設。但是,我們也必須認識到,中國過去幾千年的歷史告訴我們:隻有從人心和風氣這個突破口出發,有些制度才能真正建立起來。因此,在進行制度建設時,不能盲目崇洋、空談法治﹔一定要研究中國文化自身的邏輯,認識中國社會的規律。制度建設永遠都不錯,但是為了制度而制度,不思考制度建設的艱難曲折,難免流於空談,不切實際。
“正人心而后正天下。”這是南宋學者陳亮上孝宗皇帝書中所言。事隔800多年,今天讀來依然振聾發聵,相信它能對我們反腐敗提供一些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