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亞洲國家一直對中國的崛起表示歡迎,因為這給所有人帶來了繁榮。但當前中國與其鄰國之間局勢緊張,這主要是源於領土及安全領域出現了新的零和競爭,在亞洲領導人的心目中,這些競爭的重要性開始超越區域經濟發展的雙贏博弈。 |
【海外網1月16日報道】亞洲局勢日益復雜化,鄰國對中國的崛起似有不安。英國《金融時報》今日發表文章,稱中國想和平領導亞洲,需提出更積極的設想,拿出更多的外交智慧。
文章說,18大后不久,中國新任領導人習近平曾率領新一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參觀了《復興之路》展覽。這個展覽記錄了中國在鴉片戰爭后經歷的“百年恥辱”,以及自1949年以來中國在共產黨領導下的復興和崛起歷程。這次參觀或許是習近平向中國人民許下的象征性承諾:誓將洗刷中國過去的屈辱,恢復西方帝國主義到來前中國在亞洲曾經享有的絕對優勢地位。
然而,近些年來,中國奪回亞洲“上座”和領導位置的努力卻造成了其與鄰國之間的爭吵和沖突。為什麼呢?並不是因為鄰國反對中國的和平崛起。相反,迄今為止,它們一直對中國的崛起表示歡迎,因為這給所有人帶來了繁榮。當前中國與其鄰國之間的緊張局勢是源於領土及安全領域出現了新的零和競爭,在亞洲領導人的心目中,這些競爭的重要性開始超越區域經濟發展的雙贏博弈。下面闡述目前出現的四種擔憂心理,並探討相應的補救方法。
首先,中國海軍、空軍和導彈部隊的迅速壯大或許是中國民族自豪感的一個來源,但這讓中國的鄰國感到緊張。胡錦濤在18大發表的最后一份報告不能讓人安心,他表示,中國應准備“打贏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但局部戰爭必將牽涉到鄰國。
中國應帶領周邊國家制定整個地區所有軍事力量(包括中國軍隊)都能同意遵守的規則,從而讓鄰國放下心來。這將帶來信任和穩定,而不是日益嚴重的緊張局勢以及當前初露苗頭的地區軍備競賽。
其次,中國自2010年以來加緊努力,試圖通過單邊行動解決與越南和菲律賓的領土爭端。一些做法是象征性的,例如新版中國護照內頁印制的中國地圖包含一些與印度、越南、馬來西亞、文萊和菲律賓等國存在爭議的地區。其他措施包括中國船隻和越南、菲律賓船隻之間發生的那種實際對峙。
中國急於主張南海九段線范圍內都屬於中國領土。在日益壯大的中國海軍支持下,民用船隻正試圖在中國宣稱擁有主權的領域與菲律賓和越南船隻對峙,力求讓它們失去立足之地。中國試圖重新取得其在亞洲的主導地位並洗刷百年恥辱的強烈願望可能解釋了上述行為。但越南和菲律賓以及文萊、馬來西亞和印尼等國在南海地區可能也擁有同樣正當的歷史主權要求,以及依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中的法律原則而享有的各項權利。中國已簽署該公約。
回想一下,在西方帝國主義入侵之前,亞洲各個王國和帝國的有些地圖可能給遙遠島嶼和海域標了名,但並沒有實際統治這些地區。這些海域屬於公用區,沒有一個國家擁有這些地區的專屬控制權或司法管轄權。如果說茫茫大海中的小島屬於什麼人的話,那麼它們屬於在島上居住、勞作的土著居民。為了地區和平與穩定,為什麼不尊重這一歷史,通過對話和仲裁(而非單邊力量)來解決目前存在爭議的領土要求呢?
第三,對於美國作為地區安全保障者的傳統角色,中國和一些東盟(ASEAN)成員國之間存在意見分歧。與美國訂有防務條約或長期合作協議的東盟成員國有泰國、越南、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文萊和菲律賓。在這個不確定的世界裡,這些國家希望在應對傳統和非傳統安全威脅方面獲得幫助。作為回報,它們讓美國軍事力量進入本地區,因為它們相信美國會尊重它們的國際合法權利,並保護它們參與國際貿易。美國在這些盟約中的利益是保護美國對亞洲和中東地區的貿易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