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網絡只是一個信息平台,作為工具而使用,本無法替代政府的功能。但是,網絡力量現在已更容易取信於人,網絡凝聚了本該由政府呈現的公信力,更多人相信在網絡上可以正常發聲,可以凝聚意見,可以獲得聲援。 |
日前,重慶警方跨省“約談”不雅視頻爆料人朱瑞峰,並要求搜查相關証據,而朱瑞峰拒絕提供。朱瑞峰還表示,除受到處理的11名官員,他手裡還掌握多名重慶市廳級以上官員的不雅視頻。
重慶警方偵辦的是“敲詐勒索案”,強調不雅視頻是犯罪証據,並認定這些証據由肖燁犯罪團伙成員提供給朱瑞峰。取証的法律程序是否妥當?朱瑞峰的律師提出了質疑,強調了取証人應有的權利。但就辦案方式傳遞的信息看,朱瑞峰是被當作取証人,還是當成了涉案嫌疑人,難以分辨。近日朱瑞峰還曾被不明身份的警察“圍堵”在家,竟在微博上聲言權利,表達承受一切結果的心理准備,有人解讀為這是在求救,可見取証方式讓人多有不解。
該案將如何處理,朱瑞峰將受到怎樣的對待,這些還是未知數。但與一系列跨省、追捕、約談、取証案例一樣,網上的反應多體現為猜測、懷疑,不少人擔心朱瑞峰受屈,疑忌取証是為消除不雅視頻的各種印跡。至少可以肯定,不良印跡可以消除,但人心無法消除,這些印跡已烙在了人心上。
朱瑞峰本人的反應同樣讓人深思。他掌握了証據,不是第一時間向權威部門舉報,而是走網絡、媒體的渠道。重慶警方找其“約談”,“圍堵”其家,朱瑞峰要在網上尋找支持的聲音。警方取証說是要偵辦案件,配合反腐工作,朱瑞峰卻不聽不信,堅持自己搜証,說將來還會公諸網絡報章。很難說朱瑞峰偏執,正因為同類事情、案件一再發生,惡劣影響沒有消除反倒累積,耳濡目染之下,一般人自然訓練出了特殊本事:揭露腐敗要走網絡渠道,自我保護也要在網絡上找力量。網絡從一個信息發布、傳播的渠道,變成一個權利的庇護場所﹔本是庇護公民權利的執法部門,卻時時讓人敬而遠之。
網絡只是一個信息平台,作為工具而使用,本無法替代政府的功能。但是,網絡力量現在已更容易取信於人,網絡凝聚了本該由政府呈現的公信力,更多人相信在網絡上可以正常發聲,可以凝聚意見,可以獲得聲援。觀察執法部門與網絡的現狀,權力、權利仿佛各自形成了庇護場所,並相互角力。這成為一般人的認識,也塑造了一般人對這種跨省“約談”、取証的本能反應。
腐敗的印跡、庇護權利的形象、權力自我庇護的印象,都折射於人心,反映於政府的公信力問題。出現了腐敗,政府是堅決查處,給人們交代,還是忌憚負面影響,努力清理痕跡,這決定了政府的公信力。腐敗線索是更多從網絡出現,還是更多由政府主動呈現,政府的反腐有沒有跑贏網絡、媒體,這都決定了政府的公信力。公信力一再失分,不僅朱瑞峰忌憚警方的取証,連旁觀的人們都願意相信他正受到不公對待。
重慶不雅視頻案線索都有,順藤摸瓜,徹查到底,不容回避,這才是“有腐必反,有貪必肅”。反腐的決心和勇氣足夠大,人心的不良記錄也會慢慢消除,這就看以多大決心對待腐敗,拿什麼態度對待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