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那麼,下一個門檻的時間節點在哪兒?黃俊說,美國在三年前就提出了N 3代未來民用飛機的研究計劃,著手研究在20∼25年后投入使用,比現役客機先進三代的飛機。 |
創新為魂,飛天之翼可翱翔
飛機是航空業的支柱產品,代表航空科技發展的最高水平,也是一個國家科技實力和先進程度的象征。
黃俊說:“我國航空工業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建立了完整的航空工業和技術體系,但在先進戰斗機、大飛機方面還存在較大差距。
從國際大環境看,與上世紀中期前的飛速發展相比,航空進入了一個相對成熟而平穩的發展時期,這就對飛機設計提出了新的要求,創新是維持航空業活力和推動其向前發展的重要基礎,而飛機的設計創新要有牽引和推動力。所以我認為,從民用客機和未來戰斗機的研究設計來講,‘需求牽引,技術推動’仍然是飛機創新設計的最重要源動力。”
無論是戰斗機還是民航飛機設計,都是非常復雜的系統工程,既需要有先進的科技成果作為手段,也需要堅實的航空工業基礎作為支撐,更需要一大批具備創新意識和能力的航空人才的共同努力。
培養飛機設計領域的頂尖創新型人才,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根本責任。黃俊說:“好的想法自然重要,但飛機那麼復雜,不是有一個好主意飛機就能做出來了。”
因此,北航培養飛機設計的人才,做法就是在扎實的基礎理論和飛機設計專業知識教育的基礎上,秉承“創新源於實踐”的思想,針對飛機設計的多科性、試驗性、工程性的特點,通過精心設計實踐環節,讓學生把飛機的研制過程完整走一遍,以此培養學生的工程能力、創新能力、團隊協作能力以及對我國航空事業的熱情。
為實現上述目標,在黃俊所在的航空學院、學校、教育部、原國防科工委以及國內飛機設計院所的支持下,2001年,黃俊負責建立了北航“微小型飛行器設計實驗室”,並於2004年擴建成“航空創新實踐基地”。
基地以新一代戰斗機、大型運輸機、空天飛機、微型航空器為背景,以學校“強化基礎、突出實踐、重在素質、面向創新”的人才培養方針為指導,根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萌生的新概念、新思想進行自主創新設計,在導師和課程教師的指導下,完成方案論証、設計、分析、加工、組裝、地面測試、仿真飛行。
最后取得經過外場試飛驗証的各種創新性飛行器模型樣機或試驗樣機,以培養學生勤於思考的創新意識、綜合應用所學基礎和專業知識的能力、動手實踐和協作攻關的創新能力,奠定學生對飛行器設計、分析、制造、試驗和試飛全過程的工程基礎。
依托航空創新實踐基地,面對飛行器設計專業各層次學生,黃俊領導創建並發展成本研一體、課內外結合、覆蓋校內外、留學生和國(境)外研修生也受益的航空人才實驗教學體系﹔鍛煉了一支教育理念先進、教學科研能力強、實踐經驗豐富、熱愛實驗教學、熟悉實驗技術、勇於創新的實驗教學團隊。
十年來,已經探索出了一種培養飛行器設計專業人才的新方式,取得了豐碩的課程成果,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實踐能力。依托基地的課程作品連續10年在北航“馮如杯”科技競賽中榮獲一等獎,在全國“挑戰杯”競賽中獲特等獎和一等獎。
以航空創新實踐基地為依托的北航航模隊,連續多年取得全國航空航天模型錦標賽載重項目冠軍。經過基地培養的畢業生綜合素質高、創新能力強,深受用人單位歡迎。
2003年,溫總理視察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提出“發展我們自己的大飛機,擔子落在同學們肩上!”時隔8年,當時親耳聽到總理這一希望的北航學子,有許多跟黃俊一樣,就忙碌在飛機設計一線。正是他們用矢志不移的創新精神架起了中國自己用以溝通世界的空中橋梁,塑造了用以保証國家安定富強的長空利劍。
(注:本文轉載自“北方軍區-新浪博客”,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