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陝西江西內蒙古山東吉林移民書畫商城環保縣域創投招商華商創新滾動

海外網>>評論

王紹光:中國體制的優勢要講透 以免被忽悠

2013年08月30日08:21|來源:人民網-環球時報|字號:

摘要:在當代中國政治研究領域,應以中國視角來認識中國。

  中國特色就是普世價值

  人小的時候,非常簡單、天真,容易相信存在普世價值。我小時候的普世價值是什麼呢?就是熱干面。我在武漢長大,童年時以為,熱干面這麼好吃,全世界一定都吃。1966年,我坐了20多個小時的火車到北京串聯,在火車上就想,下車后要吃一碗熱干面,結果卻在北京根本找不到賣的地方。記得在西單的一個面館裡,我問來問去,隻有北京的炸醬面、山東的打鹵面,沒有熱干面。這對我是一個巨大的打擊:熱干面不是普世價值。

  如今北京也有熱干面了,就是超市裡包裝成方便面銷售的那種。現在國內很多人說的普世價值,實際上就是類似方便面包裝的西方玩意。因為不能總去武漢,有時我也買這樣的熱干面解饞,但總不如武漢街頭賣的正宗。前兩天和一位河北朋友聊到熱干面,他又給我一個巨大打擊。他說,哪怕倒找錢給他,也不會吃熱干面,太干巴了,實在難吃。可見,很多人不認我這個“普世價值”。在外人看來,西方宣揚的“普世價值”也同樣太干巴了,讓人咽不下去。

  那麼到底有沒有普世的東西呢?上升到“大家都吃面條”這個層面,也許是普世的。意大利人不是也吃面條嗎?但是吃什麼樣的面條,怎麼吃,各地是不一樣的。我們還可以抽象到“所有人都要吃東西”這個層次,這顯然更普世。同理,中國人要治理國家,美國人要治理國家,這也是普世的,但具體怎麼做,可能就需要各種各樣的解決方式,不能、也不必一概而論。

  英文中有一個詞叫monoculture,即單一種植,就是一個地方隻種一樣作物。現在這種耕作方式已在全世界受到廣泛批評,因為它違反自然規律,造成極大的環境和生物災難。在政治上,也不能搞monoculture,美國有美國的做法,中國的獨特做法也不可忽視。懂得珍重多樣性,這才是普世價值。

  從中國視角研究中國

  在當代中國政治研究領域,一講到中國的政治決策,都會用到美國人的一個所謂的模式,叫碎片化威權主義(Fragmented Authoritarianism),這是由兩位美國教授,李侃如(Kenneth G. Lieberthal)和奧森伯格(Michel Oksenberg)在20世紀80年代末提出的。但梳理這個詞的來龍去脈,我們發現西方人的那個角度可能是有問題的,哪怕他們是出於好意,也依然存在一些問題。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前,西方談到中國,經常扣上極權主義(Totalitarianism)的帽子。這兩位教授之所以改用“威權主義”這個詞,是因為他們發現中國的決策過程完全不符合極權主義的描述。改用威權主義,是一種進步。

  與此同時,他們在研究水電決策過程時發現,決策過程充滿了部門之間的沖突、磨合,於是選用“碎片化”這個詞進行描繪。其實,這個詞源自於對美國自身的研究,因為美國的政治決策過程就是高度碎片化的。很多人不了解這個詞的來龍去脈,一些國內學者就誤以為“碎片化”只是中國決策的特點。

  近年來,有學者將西方政治中的碎片化現象理論化,關鍵概念是決策過程中的否決點(veto points),否決點越多,越碎片化。在決策過程中,某個點上隻要有人可以否決,就成為一個否決點。美國的決策都要通過國會,國會裡有委員會,委員會裡有小組委員會。一個小組委員會否決一個議案,這個議案就死掉了。與很多國家比,美國在決策過程中的否決點太多,難怪《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托馬斯·弗裡德曼把美國體制稱之為“否決政體”(vetocracy)。

  西方的分析框架未必不對,但它的解釋力是不夠的。我們建議從中國視角看中國的決策過程,用“開門”與“磨合”解釋中國的決策模式。“開門”這個詞在中國用得很廣,可以用於和西方對話,西方有個詞叫“參與”,在我們看來,參與只是“開門”的一種方式,即在進行決策時,有人可以“闖進來”。但在中國的實踐中,還有另外兩種開門方式,一個是“請進來”,一個是“走出去”。“開門”比“參與”幅度更大,更開放。

  “參與”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哪個社會集團的參與能力比較強,它對政策的影響力就比較大。在各國,真正能闖進決策圈、影響決策者的,往往是強勢利益集團。在美國尤其如此,華盛頓的K街上到處是游說團體的辦事處,他們代表的主要是強勢利益集團。而“走出去”和“請進來”就有可能顧及弱勢群體,顧及那些不太容易發聲的群體。一個包括“闖進來”、“請進來”和“走出去”三種開門方式的決策體制肯定要比隻有“闖進來”一種開門方式的體制好,當然比關門的體制要更好。

  另一方面,“磨合”也是個中國人常用的概念。磨合本來是機械學用語,西方社會的決策過程中沒有借用這個概念﹔但在中國,不管談公司決策,還是談政府決策,大家經常會說到“磨合”。磨合意味著,要“合”通常要經過“磨”﹔經過“磨”可以達到“合”,但也不一定達到“合”。開門和磨合,這兩個關鍵概念都是在用中國視角認識中國的事務。

(責編:浩軒)

分享到:

中國,體制,普世價值 忽悠 熱干面 威權主義 碎片化 開門 合 請進來 闖進來 參與

時政國際評論台灣華人文史財經

最新熱點>

嫖客稱得知賣淫女未成年倍感痛心 助其脫困

揭秘:戴笠死后女秘書為何被秘密處決?

熱圖>

視頻>

論壇熱帖>

猜你喜歡>

桂林一學校附近發生爆炸 已致1死20多人傷

滬自貿區或試水人民幣自由兌換 專家:需謹慎

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滾動

陝西|江西|內蒙古|山東|吉林|移民|書畫|商城|環保|縣域|創投|招商|華商|創新

網站地圖 | 關於海外網 | 廣告服務 | 海外網招聘 | 聯系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海外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京ICP備12041252號
投稿郵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