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陝西江西內蒙古山東吉林移民書畫商城環保縣域創投招商華商創新滾動
2013年09月11日08:18|來源:海外網|字號:
摘要:發展出一套適合中國社會特質和文化的政治經濟體制,對於世界文明也是一種貢獻。 |
習近平總書記在“8·19”重要講話中,論述了“中國特色”的歷史起源和現實條件。他指出,“獨特的文化傳統,獨特的歷史命運,獨特的基本國情,注定了我們必然要走適合自己特點的發展道路。”這樣的政治論斷是有學術支撐和經驗支持的。以下筆者將分別從中國獨特的文化傳統、獨特的歷史命運、獨特的基本國情三方面論述中國道路的正當性。
首先是中國獨特的文化傳統和歷史積澱。在政治科學中,文化問題或政治文化問題對政府和政治發展十分重要,特別是在文化歷史傳統悠久的國家。比較經驗証明,文化歷史太悠久的國家,變革總是不易﹔文化積澱太悠久的國家,革新更是不易。中國是兼具了這兩方面的國家,可以預見,怎樣變革將會是個漫長的探索過程。
西方的民主發展經驗表明,民主與共識的觀念密切相關。以筆者之見,中國產生共識的傳統與西方社會完全相反。在中國,產生共識的方式是道德的和政治的,而非法治的方式。不同於西方的政教分離傳統,中國傳統社會是“內聖外王”理論。這種理論認為,一個社會中的政治領袖,不但有政治責任,而且還有道德責任,不但是政治領袖,還是道德領袖。總之,中國文化中沒有民主這個觀念。在西方民主觀念尚未傳入中國以前,中國有的是“民為貴”的思想。但是,如果民主意味著“民有、民治、民享”的話,“民為貴”隻與民享觀念兼容,與民有、民治觀念都是沖突的。這與美國杜克大學中國研究中心主任史天健教授做的一個關於“中國人的民主價值觀”的實証研究報告結論一致:中國老百姓對民主的定義和西方對民主的定義不一樣,中國人想要民主,但中國老百姓想要的民主更符合孔孟的民本思想,而不是西方意義上的民主,盡管他們用“民主”這個字眼來形容他們的理想。換句話說,中國老百姓要的民主是一種“民本主義”。政府的合法性主要在於其政策的優劣,怎麼得到的權力並不是非常重要。
由此可見,政治體制的發展和改革,必須在本國特定的文化條件和文化傳統下進行,需要有一定的文化結構和文化心理作為支撐。中西之間的文化差異很大,在西方社會可以運作的機制,到中國社會和文化中來,可能不行。因此,發展出一套適合中國社會特質和文化的政治經濟體制,對於世界文明也是一種貢獻。
其次是中國獨特的歷史命運和復興夢。最近,研究中國的兩位學者奧維爾·斯科勒(Orville Schell)和魯樂漢(John Delury)合著了一部優秀的著作——《財富與實力》。他們闡釋了中國近現代的偉大思想家們對國家命運的思考。最后他們得出結論,“中國近現代所有思想家的著述中都體現了一個共同的主題,那就是如何讓在19世紀外強入侵、內部衰落的中國重新富強起來。”
可以說,在這個漫長的中國道路探索過程中,中國實行過資本主義、無政府主義、國家主義、蘇聯模式等,然而這些道路都沒有經受住歷史的檢驗,都沒有引領中國實現富強復興的偉大願景,進而被丟棄在歷史的故紙堆裡。當前的中國道路和中國模式,是經過不斷的比較、發展和檢驗,而發展起來的。或者說,找到了中國發展比較適當的模式。尤其是近三十年的中國發展,使中國人民在世界上的地位提高到空前的地位。要知道,歷史上,國家衰弱首當其沖的是這個國家的人民。或許,隻有在中國近兩個世紀艱難困苦歷程中跌打滾爬過的人,才明白中華民族的強大、復興意味著什麼。
最后是中國民族多、疆域大、人口多、資源少等獨特的基本國情。這意味著,實行民族自決,很可能造成國家分裂和社會動蕩。須知,歷史上,美國為了國家的南北統一都不惜一戰,何況中國這樣一個自古追求統一的古老國度!中國最明顯的一個地理特征,便是超大社會,包括地域和人口,因此,在這樣一個大國裡,治理的難度和復雜程度難以想象。
此外,中國人口多資源少的基本國情,決定了中國不能走西方的現代化模式道路,中國無法滿足諸如美國中產階級那樣的消費觀。坦白講,目前中國民眾的民主認知觀和民主心理不夠成熟,一旦放開搞選舉民主,最后遭殃的很可能是中國民眾本身,因為中國經不起民粹主義和空頭支票的折騰。
當然,中國的確存在局部的腐敗、利益固化、任人唯親等現象,但這些現象是一個國家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的陣痛。退一步講,即使是成熟的西方國家也不同程度存在以上這些問題。
中國道路、中國夢,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和現狀起源。人類的文明模式是多元的而非單向的,世界各國應有讓不同文明模式誕生並發展的包容和雅量,而不僅僅是訴諸意識形態。
(張廣昭,海外網專欄作者)
相關閱讀:
海外網評論頻道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海外網(www.haiwainet.cn),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編:鄒雅婷)
中國道路,習近平
網站地圖 | 關於海外網 | 廣告服務 | 海外網招聘 | 聯系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海外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京ICP備12041252號
投稿郵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