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吉林陝西山東江西內蒙古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華商滾動
2013年10月19日08:52|來源:中新網|字號:
中新網10月18日電 日本新華僑報網17日刊載了《媒體交流漸成中日關系新突破》,文章指出,中日兩國民眾都很想了解對方,但缺乏更多的有效信息和溝通渠道。這也凸顯了媒體在兩國交流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兩國可以加強民間往來,建立一個有效的交流和溝通機制,另一方面,媒體在加強兩國民眾的溝通上應該發揮更積極的作用,讓媒體成為增進兩國民眾相互理解和溝通的橋梁和合作交流的載體,如此,媒體交流可成中日關系新的突破口。
文章摘編如下:
據共同社報道,約70名中國媒體相關人士組成的訪日代表團10月13日晚在北京某賓館舉行了歡送會。這次訪問交流活動是日本政府推進的與海外青少年交流活動的一環。歡送會主辦方代表、日本大使館公使三上正裕強調稱,因日中關系惡化而停滯的人員交流“正在開始緩慢恢復”。
對於已經惡化的中日關系,最令人隱憂的莫過於雙方溝通交流的停滯。自前段時間兩國商界互動開啟,這次日方組織的中國媒體人訪問團再度引起關注。日本方面想通過此舉打破交流僵局,讓中國媒體人到日本走一遭,雖然時間短,卻有助於相互了解,其意義是顯而易見的。
最近幾年,中日兩國民眾相互好感度下降。不可忽略的實事是,媒體在兩國民眾交流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即便人們常說中日兩國是一衣帶水的鄰國,可實際上,兩國民眾的交流還處於比較欠缺的階段,尤其是每當兩國關系出現問題,最先受到沖擊的就是交流。
整體來看,中日民間來往有上升趨勢,但相較於較大的人口基數,能夠真正到對方國家走一走、看一看、玩一玩的中國人畢竟是極少數。大部分人都是通過媒體來了解對方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各方面。媒體的立場與態度,直接影響受眾的認知。中國國際廣播電台副總編輯馬為公驚詫於某日本媒體網站關於中國報道的專題竟然百分之百負面,也驚詫於中國對日本地震的援助日本國民卻知之甚少。
絕大部分民眾的信息來源於媒體。有個詞叫“擬態環境”,就是人們所說的由大眾傳播活動形成的信息環境,它並不是客觀環境的鏡子式再現,而是大眾傳播媒介通過對新聞和信息的選擇、加工和報道,重新加以結構化以后向人們所提示的環境。而傳播媒介大多具有特定的傾向性。擬態環境不僅制約人的認知和行為,並借此來對客觀的現實環境產生影響。
媒體可將小事夸大,也可將大事化小,如何避免媒體在報道過程中誤導民眾,的確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顧問唐家璇強調,中日兩國媒體應該多向兩國民眾提供積極、正面、客觀的信息,幫助本國民眾客觀、全面、正確地了解對方,兩國媒體和新聞工作者之間也應該加強各種交流。
事實上,兩國民眾都很想了解對方,但缺乏更多的有效信息和溝通渠道。這也凸顯了媒體在兩國交流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兩國可以加強民間往來,建立一個有效的交流和溝通機制,另一方面,媒體在加強兩國民眾的溝通上應該發揮更積極的作用,讓媒體成為增進兩國民眾相互理解和溝通的橋梁和合作交流的載體,如此,媒體交流可成中日關系新的突破口。(侯金亮)
(責編:張婷)
中國,日本
網站地圖 | 關於海外網 | 廣告服務 | 海外網招聘 | 聯系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海外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京ICP備12041252號
投稿郵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