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吉林陝西山東江西內蒙古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 華商滾動
2013年11月22日07:17|來源:海外網|字號:
摘要:嚴禁刑訊逼供,改變“口供至上”,堅持司法體制改革,向著司法公正的目標,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與正義。 |
日前,最高人民法院對外公布《關於建立健全防范刑事冤假錯案工作機制的意見》。《意見》要求,採用刑訊逼供或者凍、餓、晒、烤、疲勞審訊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被告人供述,應當排除﹔切實改變“口供至上”的觀念和做法,注重實物証據的審查和運用。
消息一出,迅速佔據各大網站顯要位置。從一條條轉發和評論中,可以感受到人們“若枯木望春,如久旱盼雨”的欣慰。那些刑訊逼供導致的人道慘案,那些因為疲勞審訊導致的冤假錯案,一直歷歷在目,刺痛公眾的神經。
盡管如此,可能還會有人為刑訊逼供辯護,認為在必要時候可以幫助“查明真相”。其實,這種邏輯建立在“有罪推定”的基礎之上,既然先入為主地判定審判對象為“罪人”,那麼“罪人”的辯解,不是師心狡辯就是刻意隱瞞,而對“罪人”施以嚴刑以求真相,則天然具備“道德正當性”。然而,有罪推定的快感容易指鹿為馬,快意恩仇的暴力可能傷及無辜。在沒有被定罪之前,嫌疑分子也是公民,難道不應該受到法律保護、得到人道關懷嗎?
更何況,暴力神話不值得迷戀,刑訊逼供往往適得其反。正如一位法學家所言,在極端的肉體折磨之下,嫌疑人要麼意志堅定,不說﹔要麼不堪忍受,說謊。無論哪一種情況,都意味著刑訊逼供的失敗。縱覽古今中外,因刑訊逼供導致口供失真的案例,更是不勝枚舉。比如,歷史名著《叫魂》中講述了嚴刑拷打導致口供失真的故事,一個子虛烏有的事件升級為一場縱橫全國的“大案”
在改革攻堅期、社會轉型期,利益主體蜂起,社會矛盾迭出。越是在案件多發易發的情況下,刑訊逼供越是能為政府過度干預司法審判大開方便之門。因“被害人”突然回家,被宣告無罪釋放的河南商丘村民趙作海,時隔12年才得以沉冤昭雪。“被打一個月,生不如死就招了”,這其中有多少刻骨銘心的傷痛?如果口供能夠通過暴力獲得,何談保証司法的公平與正義?
一千多年前,著名文人蘇軾曾寫下“賞疑從與,所以廣恩也﹔罰疑從去,所以慎刑也”。可見慎用刑罰一直是司法應有的人道關懷和價值理念。此次最高法發布的司法改革舉措,顯然是向著這一司法理念的回歸。放在改革的大背景下,全面深化改革決定要求,“嚴禁刑訊逼供、體罰虐待,嚴格實行非法証據排除規則”,最高法的舉措也是對三中全會《決定》的踐行,體現出雷厲風行的改革決心。
一次具體判例,可以是司法公信的基石,也可能是信任崩潰的引線。嚴禁刑訊逼供,改變“口供至上”,在堅硬的現實中鑿出了一絲光亮。堅持司法體制改革,向著司法公正的目標,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與正義。
(李克濟,海外網特約評論員)
海外網評論頻道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海外網(www.haiwainet.cn),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編:張婷、鄒雅婷)
口供至上,司法改革,法治中國,刑訊逼供
網站地圖 | 關於海外網 | 廣告服務 | 海外網招聘 | 聯系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海外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京ICP備12041252號︱京ICP証130063號
投稿郵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