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吉林陝西山東江西內蒙古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 華商滾動
2013年11月27日16:12|來源:財經國家周刊|字號:
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下稱《決定》),吹響了新的歷史起點上改革的集結號。
全面深化改革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領域的改革,涉及面廣,不可能不分主次、齊頭並進,必須突出重點。三中全會明確要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牽引推動全面深化改革,這既是基於發展仍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這個重大戰略判斷,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線圖”設計。同樣,經濟體制改革也要明確優先順序,突出主攻方向。唯有如此,才能實現“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突破,取得“一子落而滿盤活”的效果。
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35年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輝煌成就,主要就是比較好地處理了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一方面,不斷推進市場化改革,擴大和強化市場配置資源的范圍和功能﹔另一方面,有效發揮政府動員社會資源、集中力量辦大事的作用。但是,隨著中國經濟發展由依靠資源投入和要素驅動為主,逐步轉向創新驅動和提高效率為主的階段,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必然要進行相應調整。
厘清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就要進一步明確政府與市場的邊界。市場經濟的主體是企業,政府的職能主要是為市場主體服務,保護市場主體的合法權益,維護公平的市場競爭。中國發展現實中面臨的矛盾和問題,有市場經濟不成熟、市場機制不完善的原因,但更重要是政府職責邊界不清,本應由政府承擔的市場監管等事項沒有完全管住管好。改革的基本方向,應該是更加尊重市場經濟規律,把應該由市場承擔的功能交還給市場。
《決定》提出,緊緊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這是一個重大理論突破和創新。“決定性”的含義是,政府可以影響和引導資源配置,但決定者隻能是市場。把基礎性作用改為決定性作用,不是不要或弱化政府作用。《決定》清晰界定了政府職能和作用,概括起來,就是宏觀調控、市場監管、公共服務、社會管理、環境保護。
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這條主線,今后一個時期經濟體制改革也要明確主攻方向,找到突破口。
一是要從制約經濟轉型的關鍵領域改起。即市場體系還不健全,生產要素市場發展滯后,資源要素價格扭曲,使得資源要素的壓力難以通過價格信號充分傳遞給市場主體。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是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基礎。
當前,中國商品和服務已基本實現市場化,但土地、資金、技術、資源等生產要素還沒有完全市場化,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還存在“雙軌制”,扭曲了市場價格。今后一個時期,重點要推進土地、戶籍制度改革,加快推進利率市場化,完善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推進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推進生產要素市場化改革,從而提高資源要素配置效率,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
二是要從影響公平競爭的環節改起。實行統一的市場准入制度,在制定負面清單基礎上,各類市場主體可依法平等進入清單之外領域。嚴禁和懲處各類違法實行優惠政策行為,反對地方保護,反對壟斷和不正當競爭。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在社會公平領域,要促進教育公平,消除就業歧視,等等。隻有創造公平競爭的發展環境,才能進一步釋放經濟社會發展活力。
三是要從理順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改起。要進一步簡政放權,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減少中央政府對微觀事務的管理,市場機制能有效調節的經濟活動,一律取消審批,對保留的行政審批事項要規范管理、提高效率。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建立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制度。隻有理順政府和市場關系,全面正確履行政府職能,才能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才能解決目前政府越位、缺位和不到位並存的問題。
總之,實現經濟體制重點突破,才能取得局部突破帶動全局的效果。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才能推動全面深化改革,進而贏得優勢贏得未來。
(作者為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責編:張婷)
經濟,改革
網站地圖 | 關於海外網 | 廣告服務 | 海外網招聘 | 聯系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海外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京ICP備12041252號︱京ICP証130063號
投稿郵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