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 新加坡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 華商滾動 紙媒
2014年01月24日06:45|來源:海外網|字號:
摘要:如果因為中小學生在課堂上必須使用普通話就認為上海話有消失的危險,這是一種危言聳聽。語言是一種信息交流的工具,文化因素只是它的衍生功能,如果為了保護這種衍生功能而排斥普通話,那就有點本末倒置了。 |
普通話會“消滅”方言是危言聳聽
日前有報道稱,上海市教委將全面啟動上海話教育體驗試點,今年將先行試點20所幼兒園。根據國家規定,學生上課時間必須使用普通話,因此,這些幼兒園將嘗試在課間游戲時間推薦使用上海話進行交流,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孩子們從小習得上海話。
近年來,上海部分本土人士對上海話將要滅絕的擔心日益濃厚,因此不斷有人大聲疾呼保護上海話,有學者甚至要求上海的中小學開設專門的上海話課程,但由於國家規定學校的課堂必須使用普通話,因此這一建議難以推行。
用語言學的術語來說,上海話是一種方言。所謂方言,它是一種隻在一個特定區域或特定人群內使用的話語,一旦越出了這個特定的區域或人群,它作為一種語言所應該具備的信息交流功能就會減退。在一個封閉的社會系統裡,人們可以滿足於方言,但一旦這個社會系統開放,方言在信息交流上的不足就馬上顯現了出來。正是由於這個原因,國家才要求在全國范圍內推廣普通話,並規定中小學的教學語言必須是普通話。上海人越來越多地使用普通話,讓全國人民能夠更方便地與上海人交流,這是上海的進步,而不是它的失落。
依靠國家的推廣,普通話在全國范圍裡取得了一種強勢地位,它對各地的方言也產生了影響,最明顯的是方言使用的場合會減少。這不僅表現在上海話上,其實也是全國各地所有方言面臨的共同問題。然而,一種方言的興衰,從本質上來說與使用它的人的數量密切相關。上海作為一個擁有1500萬常住人口的特大城市,大量本土居民使用的日常生活用語基本是上海話,幼兒園和中小學學生在課堂上雖然使用普通話,但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有大量使用上海話的機會。如果因為中小學生在課堂上必須使用普通話就認為上海話有消失的危險,這是一種危言聳聽。
現在對於上海話的一種危機感,主要是有些人認為,上海的一些小朋友已經說不好原汁原味的上海話了,他們的日常會話中摻雜了一些普通話中的詞語,即使是上海話,其發音也不准確。其實,任何一種方言,在漫長的歷史演進中都會出現變化,這在詞匯的變化方面最為明顯﹔其次便是語音,一些人最擔心的就是這種語音的變化。但是,這些聽不慣當下小朋友“不正宗的上海話”的人士,他們自己的上海話與上一代人說的上海話相比,也已經產生變化。近代以來,隨著社會形態的變化,特別是受到各種來自國外和國內其他地區人士的不斷影響,上海話的發音中已經吸收了英語、俄語、蘇北方言、浙北方言的元素,新中國建立以后,普通話成為強勢語言,它自然也會吸收普通話中的元素,從而在語音上發生某種變化。這種由於外部因素的浸染而發生的語音變化,在世界上任何一種語言中都存在,上海話的語音發生一些變化,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
有些人迷戀上海話的一個重要理由是,上海話中蘊含了普通話難以表現的地域文化信息。其實,任何一種語言都具有這樣的元素,一旦轉換為另一種語言,這種元素確實可能會喪失,這也是不同語言的翻譯中所難以突破的一個瓶頸。但從本質上說,語言是一種信息交流的工具,文化因素只是它的衍生功能,如果為了保護這種衍生功能而排斥普通話,那就有點本末倒置了。
進入現代社會,世界正在成為一個“地球村”,但不同的語言卻增加了人們的交流困難,為了打破這種障礙,人們不得不苦苦學習各種語言。十九世紀時,波蘭的柴門霍夫創造了世界語,這種憑空創造的語言由於違反了語言的生成和發展規律而得不到發展,但由此也可見人們尋求突破語言障礙的努力。今天,我們也許沒有必要繼續鑽在世界語的死胡同裡,但是,尋求一種方便更多人信息交流的語言表達形式,仍然是我們的美好夢想。而在中國范圍內,普通話無疑是比上海話等任何一種方言都更利於交流的語言。
(周俊生,海外網專欄作者)
海外網評論頻道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海外網(www.haiwainet.cn),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關注方言保護】
(責編:牛寧、鄒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