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 新加坡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 華商滾動 紙媒
2014年01月28日14:09|來源:海外網|字號:
摘要:在這種背景下,克裡2月東亞之行“三缺一”,一方面表示“重返亞洲”的決心不變,另一方面對“重返亞洲”的戰略布局進行調整,明確向日本傳遞“沒有你,我在亞洲也可以有所作為”的訊息。 |
1月27日,位於東京霞關的日本外務省傳出一條經其內部渠道証實的消息:美國國務卿克裡將在2月路過日本而不入,直接訪問中國和韓國。1月28日,日本各大媒體紛紛披露此訊。從表面上看,克裡路過日本而不入,是因為去年10月已經和五角大樓的掌門人一起抵訪日本並舉行了“2+2會談”,實際上,問題並不這樣簡單。認真解讀,可以看到這樣一些征兆。
首先,美日同盟的裂痕正在加深。眾所周知,2009年日本民主黨取代自民黨執掌政權以后,由於日本首相鳩山由紀夫倡導“東亞共同體”構想,同時否定了自民黨長達16年努力與美國達成的沖繩美軍普天間基地搬遷的協議,結果,用鳩山由紀夫自己的話說,是“踩了美國老虎的尾巴”,日美關系遭到破壞,他本人也受其影響而下台。其后,民主黨兩任首相菅直人、野田佳彥積極修復日美關系,收到微效。安倍晉三2012年底重新上台以后,一方面向美國高喊“日本回來了”,做出種種強化日美同盟關系的“秀”﹔另一方面對美國“言聽”卻“計不從”,甚至美國主流媒體批評他“日漸右翼”的時候,他在美國表示“誰為此而說我是右翼的話,就請隨便說吧”,表現出一種公開叫板的姿態。現在,美國國務卿克裡東亞之行“無視”日本,把日美同盟的裂痕公開了。
其次,美國開始著手調整“重返亞洲”的戰略。坦率地說,二戰后美國未曾有一天離開亞洲。美國奧巴馬政權之所以提出“重返亞洲”的戰略,著眼點應該是看重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亞洲的經濟市場”,凸顯其未來追求的經濟利益。同時,美國也希望以亞太地域的和平與穩定換取其對世界其他地區“熱點問題”的處理時間與精力,避免多面作戰。此時此刻,作為美國在亞洲橋頭堡的日本,理應全面支持“大哥”的戰略布局,積極發揮“小弟”的作用。誰料想,安倍晉三不斷在東亞地區挑起事端,致使鄰國關系惡化,逼著美國“選邊站隊”,要把美國綁在日本的戰車上,從而破壞了美國“重返亞洲”的戰略。在這種背景下,克裡2月東亞之行“三缺一”,一方面表示“重返亞洲”的決心不變,另一方面對“重返亞洲”的戰略布局進行調整,明確向日本傳遞“沒有你,我在亞洲也可以有所作為”的訊息。
再次,美國政府已經著眼於“后安倍時代”。一部戰后的日本政壇史,就是美國對不聽話的日本政治家打屁股的歷史。戰后,日本田中角榮、宮澤喜一、細川護熙、鳩山由紀夫等多位首相以及“大腕”小澤一郎等,都因為對美國“不聽話”遭致各種形式的“板子”而下台。安倍晉三重新上台以后,將2006年任上的“價值觀外交”改為“地球儀外交”,前者是和美國“價值觀”相同而推進的一種外交,后者是疏離、游離於美國之外的一種外交。在2013年12月26日安倍晉三參拜靖國神社以后,美國第一時間表示“失望”。如果說那個時候的“失望”還是對安倍晉三個人的失望的話,如今美國更表示出一種對安倍政權的失望。因此,可以說,美國已經著眼於“后安倍時代”了。
當然,面對美國此舉,安倍政權是不會“自認倒霉”的。一種可能是,安倍晉三從此有所收斂,在改善日本與中韓關系上採取實際行動,換取美國的原諒。不過,這樣做,安倍必須面對自己內心的反抗和來自國內右翼勢力的壓力。另一種可能是,安倍晉三變本加厲,進一步挑舋,甚至激起中日兩國局部地域或者空中的軍事摩擦,逼著美國最后“選邊站隊”以致“攤牌”。第三種可能,或許更為簡單,那就是美國最終把不聽話的安倍晉三拿下關進“禁閉室”。不管是什麼可能,都是值得密切關注的。
(蔣豐,《日本新華僑報》總編輯、海外網專欄作者)
海外網評論頻道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海外網(www.haiwainet.cn),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原創推薦】
(責編:鄒雅婷)
克裡,日美同盟,安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