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 新加坡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 華商滾動 紙媒

海外網海外網>>評論>>原創評論>> 正文

任成琦:台灣的年味哪裡去了

2014年02月02日07:17|來源:海外網|字號:

摘要:如今台灣的新年,老人們依舊虔誠叩拜者居多,那些從小在城市長大的年輕人,跨年圍爐過后,往往就呼朋引伴地跨上機車,一溜煙歡唱卡拉OK去了。

平溪天燈節是新北市平溪區在每年元宵節所舉辦的活動

春節時台北的天氣,比起北京的凜冽,倒算晴暖的。不過節慶一到,店鋪關門,街道冷清,也成了半座空城。筆者認識的一些朋友,平日裡都北上打拼,這時往往會回到中南部鄉下去。像我這樣的異鄉人,客居寂寞之余,就來場說走就走的旅行罷,買張車票到鹽水去看蜂炮、或者到鹿港去觀花燈。

籠統來說,中南部鄉下的“年味”要濃些。這些年,似乎發覺少了什麼,大家開始追尋一種叫“年味”的東西。老計程車司機說,台北“年味”隻有在台北老年貨大街——迪化街才能“聞到”。心思細密的文化人說,時間的河永遠流淌,那些古早的人情味,比如白先勇《台北人》裡老兵們抱團過年,漸漸消失不見了。有人說,年味越來越淡了。有人說,年味與以往不同了。小朋友們則管不得這麼多,除了玩具、壓歲錢和零食,他們眼睛都盯著木柵動物園。今年台北的春節多了個圓仔,空氣中早就彌漫著一股全家出動看貓熊的氣息。

北京的地壇廟會,是集吃喝玩樂於一體的歡樂嘉年華。島內的廟會,多了一個拜拜的環節。所以要說台灣過年沒傳統,那不符合事實。在台灣,過年哪裡人潮旺?去行天宮、龍山寺、保安宮等寺廟看看就明白了。搶頭香,擺供果,添香火,捐善款,點光明燈,安太歲乃至擲筊、抽簽等等,似乎一個都不能少。單從繁文縟節的儀式看,你是閩南人、客家人也好,或是外省二代也罷,祖宗遺留的那些風俗依舊在身邊生生不息。

艋舺龍山寺幾百年香火不絕,春節期間更是熱鬧非凡。好多虔誠的老人,小年夜下午就開始到廟裡去禮拜神明,吃過年夜飯,還會再次回去排隊搶大年初一的頭香。為了求取新春的吉利,他們往往還恪守著若干舊時的禁忌,例如:忌煎粿,為恐將年粿煎焦,因為閩南語“焦”字音同赤貧之“赤”。忌打破碗盤,若不慎打破,則以紅紙包上碎片,新年后丟入河中,嘴裡要念念有詞:“撞破瓷,錢銀一大堆”。蒸年糕時禁用白糖,因為傳統中白色代表喪事,故改用紅糖。甚至忌午睡,男子午睡則田壟必垮,女子午睡則土灶必崩。

這種今日看來千奇百怪的農耕社會習俗,早已被工業社會和商業社會的新風尚擠開。由於生活型態的改變,許多禁忌慘遭忽略乃至湮沒無聞了。老人們依舊虔誠叩拜者居多,那些從小在城市長大的年輕人,跨年圍爐過后,往往就呼朋引伴地跨上機車,一溜煙歡唱卡拉OK去了。

當然也不乏年輕人進到廟裡去拜拜。唱膩了卡拉OK,就去求求財源和姻緣。或者駕車去鄉下過年,遠離都市的喧囂,追求地偏心自靜。我的一個朋友年年回台南鄉下守歲。在他看來,一家人擁擠在城市的人流裡,像那呼吸急促有些缺氧的魚,看人的目光也是翻白眼。平日裡消耗資源,制造垃圾,讓城市變得負重不堪。所以,過年不妨回到鄉間和自然。一起去看看山野裡嫩綠的青草,波浪起伏的庄稼和蔬菜,還有祖屋邊那棵百年滄桑的龍眼樹。如今,族人們四處安家,他的堂弟依舊靠養蜂採龍眼蜜為生。年味對他來說,是童年時就熟悉的花蜜的芬芳。

馬年的花燈擺到了南投。而我印象中的燈會還是停留在龍年的鹿港,那裡的媽祖廟依舊香火鼎盛,邊上閃耀著各色的璀璨霓虹。羅大佑在《鹿港小鎮》裡吼道,“聽說他們挖走了家鄉的紅磚,砌上了水泥牆。家鄉的人們得到他們想要的,卻又失去他們擁有的。”好多鹿港的年輕人北上打工,卻不一定歲末回家看看家鄉的霓虹燈火。即使見了,他們還記得“台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的曲調嗎?

(任成琦,人民日報海外版港台部記者,海外網專欄作者)

海外網評論頻道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海外網(www.haiwainet.cn),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編:牛寧)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評論時政國際娛樂文史地方華商

熱圖>

最新熱點>

盤點世界各國文藝兵和勞軍拉拉隊(組圖)

娛樂炫圖>

最新排行 >

史海鉤沉>

精選圖片>

視頻>

論壇熱帖>

猜你喜歡>

北影學霸校花爆紅 中國各校校花美貌大PK

盤點香港10大豪門媳婦(組圖)

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滾動

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