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 新加坡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 華商滾動 紙媒
2014年02月13日14:52|來源:環球網|字號:
多年來,我喜歡讀古今中外偉人的書,也學習一些偉人的傳記。從中,我不僅獲得了許多知識與樂趣,而且發現了一種普遍的現象:創立偉大思想時的偉人,大都非常孤獨。並且,他們不怕孤獨,喜歡孤獨,不得不孤獨。因為,越是偉大的人,就越不容易被周圍的人理解,甚至會出現連親人都不予理解的孤獨。
在人類歷史上,偉人之偉大,主要是因為他們具有偉大的精神,或發現了偉大的思想,或發明了偉大的成果。這種偉大,往往違背當時社會的常識,卻又必須被社會廣泛地承認之后才會變得偉大起來。由於在發現和闡明偉大真理的過程中,偉人們必需從事獨立研究和創作,這不僅少有人理解,更可能招來無數人的嘲笑,甚至受到權威者們的迫害。因為偉人的思想往往與當時的統治者和絕大多數人的思想習慣格格不入,往往超越了社會習以為常的共識。比如,當大家都認為是白色時,偉人卻能看到其中的黑色。當大家都以為漆黑一片、無可救藥、無力回天時,偉人卻看到了前面的火光,並且能指明出入的通道。因此,老子倡導的《道德經》,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說”,馬克思開創的階級史觀和剩余價值理論,當時有幾個人認識到了他們的偉大?假如讓當時社會的絕大多數人投票表決,他們的“奇談怪論”恐怕都會“一敗涂地”的吧?
美國偉大的文學家馬克-吐溫說過:“一個新的想法,在沒有成功之前,總是被人稱為異想天開。”偉人的偉大思想盡管能恰如其分地科學地超前地反映出事物的本質或人們內心的渴望,但往往與同時代億萬人的日常思想格格不入。所以,古人雲:“萬人諾諾,一人諤諤。”諤諤者怎麼會不孤獨?怎麼會不受到庸人們的指責與嘲笑?
從這個意義上說,偉大難免孤獨,偉大必然孤獨。孤獨成就偉大,孤獨是偉人必不可少的伴侶。
馬克思告訴我們,任何人的思想都來源於對自然界和社會的實踐,來源於人民大眾這塊肥壤沃土,來源於古往今來各種思想的影響。一切偉大的思想既要“出污泥而不染”,又要“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否則,怎麼能體現出類拔萃和不同凡響?因此,具有偉大思想的人,對大多數人的思想總抱有某種懷疑的否定的態度。如果不敢正確地懷疑,不敢合理地否定,再聰明的人也很難發現與原真理不同的新真理,更產生不出真正具有創新力和超前性的偉大思想的。
否定了大多數人共同存在的錯誤思想,或者見眾人之未見,識眾人之未識,這個人勢必難以融合於其中,不容易被大眾所接受。於是,起初的孤獨,被人誤解,就成了偉人們面臨的第一隻攔路虎。一個人倘若連這一關都過不去,或者不幸在半路上跌倒了,這個人也就偉大不起來的。所以,要跨過這一關,就必須接受孤獨,樂意孤獨,在孤獨中生活,在孤獨中自得其樂。也許,一萬個孤獨者中不足半個人能稍微偉大一點,但真正偉大的思想都必然離不開孤獨。尤其在起步時或受到迫害時,偉人們往往與孤獨影形不離,結伴而行。即使象毛澤東這樣成功地成為一黨之領袖,全軍之統帥,國家之首腦,在創立文革思想與繼續革命理論時,在億萬人民高呼“萬歲”聲中,他的內心仍是十分孤獨的,仍缺乏思想上可以共鳴的真正的知音。
偉人的實踐告訴我們:隻有敢於孤獨,才有可能偉大。害怕孤獨,就發現不了新的偉大的真理。當然,敢於孤獨,不等於自我封閉,自我孤獨。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吸收各種不同思想的營養,團結各種不同的力量,共同挖掘科學的真理,顯然比單槍匹馬更有成效,更容易發現或完善所創立的獨特的思想。這與敢於孤獨並不矛盾。
在孤獨中研究真理,發現真理,闡明真理,並且敢於向不被理解的人們公布新的真理,這是一種極為艱難的選擇和極其艱苦的思想勞動。沒有卓越的品質、品格、品德和勇於探索、敢於犧牲的精神,就產生不出杰出的思想,產生不出偉大的人物。盡管這個世界能夠成為偉人的人永遠隻有極少數中的極少數,但因為有成千上萬的先進的人們在共同努力,並也都具有偉大的品質和偉大的精神,才會在其中造就出典型的偉人的吧?
歷史証明:沒有造就偉人的土壤與條件,沒有心甘情願地充當鋪路石子的廣大的人民大眾,就產生不出真正的偉人。
偉人的偉大思想在剛被發現或公之於眾時,往往會象劃破黎明前黑暗的強大的電光——明亮、刺眼、驚心動魄。對大多數已經習慣於黑暗中生存的生命體來說,它太令人驚訝、恐怖和可怕了。於是,有些人會驚惶失措,有些人會失聰失明,更有些人會大聲咒罵。所以,真正的偉人和偉大的思想,起初都不太容易被大多數人認識與理解的。相反,他們往往會被群眾當成瘋子、狂人、怪僻、偏執、白痴、傻瓜和罪犯。隻有當偉人的思想在社會上閃耀之后,伴隨著閃電喚來的隆隆響雷,呼嘯狂風,滂沱大雨,並成功地將大地洗涮干淨,讓社會收獲了果實,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利益之后,人們才會意識到:原來他們心目中的瘋子、傻瓜、土匪、罪犯,竟然如此地偉大!原來被自己不屑一顧的思想,竟然如此地輝煌!這時,也許隻有這時,人們才會明白:究竟誰是偉人,誰是白痴,誰是睜大了一雙漂亮眼睛的瞎子!
毫無疑問,偉人們的思想無論怎麼偉大,在沒有被多數人認識之前,再偉大的人仍是凡人,渺小的人,微不足道的人。再偉大的思想成果也只是荒山野林中一朵芬芳的鮮花,一堆任人踩踏的干癟無用的文字,一些很容易被人焚燒毀滅的玩具。所以,許多偉人在成為偉人之前,他們在思想上常常是孤獨的,無助的,痛苦的。許多超前思想在社會上往往是無人理解的,會被當作錯誤的、荒謬的甚至罪惡東西的。這是偉人在成為偉人之前要經歷的又一道難關。
真正的偉人都懂得:他們的思想來自於人民,同時又隻有被人民普遍地接受后,這些思想才具有實際的意義,才可以發揮出巨大的能量,才可以變成改造世界的精神武器。離開了人民在實踐中的運用,再偉大的思想,再有力的武器,哪怕放到了國家歷史博物館最顯赫的位置,被捧成最耀眼的明星,仍只是一堆垃圾,幾張廢紙,一些舊痕古跡。偉人的偉大思想如果真落到了這個地步,若非早已過時,很可能是受到了不應有的迫害。這樣,就可能轉化成偉人終生的孤獨,無邊的苦難。
對偉人或者一般的思想家、文學家、科學家、藝術家們來說,要是他們畢生為之奮斗的全部心血全都白費了,還有什麼比這更讓他們孤獨、痛心、痛苦的呢?!
當然,偉人們的偉大思想不能發揮出應有的作用,甚至連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都僅僅變成了紙上的說教、談笑的資料,這就不是偉人的不幸,偉人的苦難,而是社會的不幸和人民的苦難了。馬克思說過,偉人若孤獨地死了,那已經不再是偉人的不幸,而是活著人的不幸了。
在當今世界,倘若連馬克思、毛澤東的思想都被真正徹底地拋棄了,倘若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都被人嘲弄了,倘若新偉人們的一切正確思想都被埋沒了,那又會怎麼樣呢?
偉人的歷史還告訴我們:一切真正有生命力的偉大的思想,都是植根於人民的基因中的,是不會永遠不起作用的,是一定會開花結果的!因此,一定要相信人民中總會產生出新的偉人來解決這類矛盾的。真正強大的充滿生命力的種子,即使吹進了沙漠很久很久,但一遇到陽光雨露和春暖花開的時機,是仍會生根、開花、結果的。幾千年前真正偉大的思想成果,不仍在爍爍生輝,繼續推動著今日社會的發展進步嗎?
歷史又証明:隻有思想偉大,精神偉大,所取得的成果偉大,凡人才可能轉化成偉人。隻有廣大民眾都自覺自願地接受偉大思想的指引,並成功地付之於實踐,整個社會才會變得偉大。
不錯,偉人也是凡人,也是人類中的一員。然而,沒有偉人,就沒有人類歷史的巨大發展。人類社會永遠會存在偉人,永遠會產生出偉人,永遠需要偉大思想的指引,才會更好更快更健康地發展。這是任何力量都無法改變的鐵律!
當今世界正處在一個偉人輩出的偉大時代。但願隨著社會的文明進步,偉人們在創造偉大思想時,不再陷入孤獨,不再受人嘲笑。即使創造者決不可能成為偉人,也仍能獲得社會的贊美,親人的關愛。
(本文來源於共識網2月7日文章 原題:多思:為什麼偉人都會孤獨,文章轉載時有刪節。)
(責編:於川)
偉人 孤獨者 日心說 出污泥而不染 道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