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 新加坡吉林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 華商紙媒滾動
2014年03月27日16:18|來源:海外網|字號:
米歇爾 資料圖片
米歇爾(1964年1月出生)、彭麗媛(1962年11月出生)、安倍昭惠(1962年6月出生)都在各自的社會有著知名度、影響力、以及社會經驗,畢竟是領導人夫人,其權威性就不用說了。我始終關注在中美日三國領導人—奧巴馬、習近平、安倍晉三經營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國關系(至少之一),以及各自雙邊關系的過程中如何有效應用夫人的存在和作用。但願在現實中能夠看到史無前例的,有活力的中美日夫人外交。
在這個意義上,此次奧巴馬夫人米歇爾的訪華是一個開端。據報道,這次是習近平和彭麗媛夫婦邀請米歇爾和她的女兒訪華的,主題是文化與教育,除了北京,米歇爾等還參觀了西安和成都,感受到了中國傳統文化。
不以敏感的政治議題為主,而從“文化”切入無疑是中方特別願意,也是拿手的。對此,我個人深有體會。
2011年10月,我有機會在清華大學演講。之前我剛第一次訪問過台灣地區,就以我在台灣的思考為主,跟清華學子分享感受。主題本來是定好的,就是講台灣。后來清華有關方面發郵件說“能否把主題改成文化?”,否則活動被迫取消。我試著問了更換主題的理由,此刻已經忘了對方的回答,反正類似“你懂的。”
3月21日,習近平和彭麗媛夫婦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接見米歇爾夫人時,雙方也圍繞青少年交流、文化交流、教育問題等暢所欲言,還強調了習近平和奧巴馬兩位丈夫都很珍視至今展開的相互交流和個人關系。
據我分析,最近中美不斷擴大而深化“新型大國關系”,卻在宗教、情報、經貿、軍事、安保、貨幣等問題上始終面臨結構性矛盾的情勢下,習夫婦戰略性地邀請奧巴馬總統的夫人和女兒,以文化為切入口加強感情,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公共外交。中方向美方給予足夠的面子,美方也積極配合中方的戰略安排。我想,當今中美兩國都很明白自己是誰,對方又是誰,務實地交換利益,取長補短,保持溝通。
使我進一步思考的是彭麗媛女士的角色。無論是中國國內還是出行在外,陪同習近平總書記的彭麗媛無論在面貌、服裝還是舉措,都給中國外交添加了不少養分。
習近平擔任國家一把手的這段時間對中國內政與外交來說意味著挑戰大於機遇。經濟增長要保住,核心利益要保住,民族團結要保住,國家安全要保住,政治穩定要保住,大國關系要保住,周邊外交要保住,領土完整要保住…什麼都要保住,中國共產黨卻能夠合理運用(而非盲目投入)的政治資源趨於有限的情勢下,在其對外政策上讓彭麗媛女士發揮角色,在我看來至少將起“化解表面摩擦”、“提高國家形象”、“促進軟性溝通”的三大作用。可見,中美日三位夫人當中,彭麗媛所發揮的戰略角色顯然是最為突出的。當然,這點也無疑基於中國特有的體制優勢,不可與日美直接對比。
![]() | ![]() |
(責編:牛寧、鄒雅婷)
彭麗媛 中美日 絲巾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