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 新加坡吉林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 華商紙媒滾動

海外網海外網>>評論>>新思潮>> 正文

金融危機引發西方學者對個人主義的深刻反思【2】

2014年04月15日13:37|來源:海外網|字號:

三、 金融危機背后深沉的文化根源

個人主義是西方的文化之根,金融危機的深重根源就是個人主義文化的危機。西方經濟個人主義過於崇拜自己追求利益的正當性,甚至唯一性,從個人及其心理傾向中尋找社會經濟組織的必然依據,相信個人的行為就足以提供社會經濟組織的原則,自由放任的經濟制度是最好的制度﹔政治個人主義過於看重自我的權利和自由,政府的目的在於使個人的需要得到滿足,使個人的利益得到實現,個人權益得到保障,把國家看作是一種不可避免的弊病,追求讓“無形的手”自己發揮作用的“無為而治”﹔倫理個人主義認為道德的標准在於個人利益、個人需要,而對什麼才是個人利益、個人需要,個人有著最終的仲裁權,個人是道德價值的標准,是道德的最高權威。

在個人主義的支配下,今天的西方資本主義社會已呈現出唯利是圖、不思長遠的社會風氣。軍火商隻想多賣武器﹔議員的眼光隻看到下一屆自己還能不能當選﹔董事會裡的股東們隻想著今年和明年還能不能贏利。信用的缺失,責任的虛無,自私自利的風氣彌漫在空氣中的每個角落。美國學者保羅·法雷爾在市場觀察網站刊發《十大爆炸性泡沫扼殺資本主義》一文,指出:“我們最大的問題是急功近利的思想文化”,“自私削弱了我們作為領導者的地位,沒有道德指南,沒有未來眼光,看不到短視的后果。這三種威脅可能“導致資本主義和美國一起垮台。”退休空軍將軍布倫特·斯考克羅夫特在《國家利益》雙月刊上寫道:“世界處於漂浮、轉變甚至越來越混亂的狀態”。斯考克羅夫特在他《轉變的世界》一書的修訂版中寫道:“曾經我們被看作為所有人竭盡全力﹔現在我們被認為隻專注於一己之利。”

從個人主義角度來看,資本家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願望合情合理,無可指責。但資本主義的一大魔法就是把所有的東西都變成商品,正如美國學者埃裡克·霍弗的名言:“每項偉大的事業都從運動開始,然后變成生意,最后變成勾當。”它可以冷酷無情地把一切珍貴的、高雅的、有尊嚴的、貞潔的東西,拿到市場上去展賣,變成赤祼祼的金錢交易。

羅伯特·賴克在《美國的邏輯:為什麼美國的未來如此堪憂》一書中指出:“美國文化向外界傳遞了一個越來越混亂的信息:瘋狂工作的同時又要盡情享受人生”,為了達成后一點,為了快速實現夢想和放縱欲望,人們願意透支健康,將更多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上,“有關努力工作的論點總是建立在一個謊言之上,讓人們相信有一天他們終將會得到滿足,就算不是事業上的成功,也會是他們用努力工作換得購買他們想要的一切東西的能力——可是那一天似乎永遠不會到來,在這條貪婪隧道的盡頭根本沒有光明”。

法國電力集團公司執行副總裁馬識路2011年亦撰文指出:“盎格魯——撒克遜社會的個人主義衍生形態50多年來在歐洲和世界其他國家強制性地建立起來,其依據是,最能夠代表總體利益的莫過於所有個體的利益,這一思想對人類是有害的,甚至是自殺性的。”馬識路認為,中國文化可能根治西方的困局,“植根於一神論的西方在建構一種有關人與社會關系的個人主義觀念時,中國卻在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方面發展了社群主義和整體主義的觀念”,“世界需要中國,以審視自身的意識形態、政治和社會模式”。

四、每個人都是資本主義危機的共犯

個人主義的文化使得每個人置身其中而莫能度外,在一些西方學者大力批判貪婪的資本家、無能的決策者、效率低下的政府同時,亦在反思易被忽視的普通公眾的思想和行為。如德國《時代》周刊的文章認為,美歐債務危機背后隱藏著福利國家制度危機。政府和民眾組成了“毒販和癮君子”的共同體:政府為了贏得選舉發放福利“毒品”,民眾上癮后希望得到更多,這導致政府債務不斷增長。政府現在必須保持財政平衡,這意味著民眾也必須接受“戒毒治療”。羅伯特·賴克在《金融時報》發表題為《貪得無厭的消費者正在破壞民主制度》一文,認為將資本主義危機歸咎於全球金融和高得離譜的高管薪酬實在太簡單了。從更深的層面上講,此次危機標志著消費者和投資者對勞動者和公民的勝利。既然大部分人都兼屬這四種角色,那麼真正的危機集中在:作為消費者和投資者時,人們越來越容易達成劃算的買賣,而作為勞動者和公民時,人們讓自己的聲音獲得重視的能力則越來越弱。文章指出,現代科技讓人們能夠實時購物,以最低的價格獲得最佳品質和最高回報。人們可以通過網絡即時獲得相關信息,然后貨比三家,並瞬間就完成付款。消費者和投資者從沒有像現在這樣強大過。然而,這些劃算買賣的代價是就業和薪酬,以及日益擴大的社會不平等。文章認為,消費者和投資者表現越來越不俗,但就業不安全感上升,社會差距日益拉大,社區變得更加不穩定,氣候變化也在惡化。所有這些結果都無法長期持續,但迄今仍沒有任何人找到讓資本主義回歸平衡的方式。人們盡可以指責全球金融和世界各地的企業,但請把一些指責留給那些貪得無厭的消費者和投資者吧——這些人幾乎存在於每個人心中,每個人都是共犯。

可以說,以個人主義面目橫行的拜金主義為核心的資本主義制度已經嚴重地損毀了美國、歐洲等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和諧共存的基礎。在泡沫經濟中,一切都被貪婪與拜金主義所蒙蔽。這種思維方式引起了社會的巨大分裂,其中最為惡劣的便是以金錢為基准,把人分成“贏家”和“輸家”(神谷秀樹語),每個人都是賭徒,隻不過是投機金融家、政府等庄家通吃,公眾埋單。

五、 個人主義的世界並非美夢

西方學者從為資本主義辯護到反思資本主義,並從個人主義價值觀層面深挖根源,人們不得不感嘆“美國夢”破碎了,人們對自己和下一代能否過得更好似乎信心不足。美國《時代》周刊網站2012年1月19日的署名文章稱:“資本主義顯然未能發揮應有的作用,為所有人創造經濟機遇和更美好的未來。我們在學校裡學到,資本主義是一種獎勵勤勞者和能人的精英模式。然而,2008年爆發金融危機之后,得益於資本主義的往往是有背景和有特權的人。”這種制度獎勵了投機者,懲罰了老實人。

克勞斯·施瓦布在第42屆達沃斯論壇上亦指出:“今天全世界的人都在質問,我們竟然讓那些貪婪的、無能的決策在缺乏有效監管的情況下被制定出來,這些決策不僅給世界經濟帶來了可怕的后果,同時也影響著普通百姓的生活,令他們失去了養老金、房產以及工作。這些受到影響的人們無不感到震驚、困惑、恐懼和憤怒。而那時候人們還預期,這次危機將使我們徹底地重新審視全體從業高管人員的行為,尤其是在金融服務行業。而今,近3年時間過去了,我們仍然沒有從錯誤中吸取教訓。引發國際金融危機的資本主義體系早已是一個過時的體系,如果我們繼續忽視改進此體系的必要性,則將長期深陷危機泥沼。”

如何化解西方危局,不少學者轉向東方。英國《金融時報》網站曾刊發《到亞洲的工廠看看資本主義的教訓》一文,認為陷入危機的西方資本主義犯下了三個錯誤:一是把資本主義視作一種意識形態概念,而不是一種用來改善人類福祉的實用工具﹔二是忘記了歐洲資本家從20世紀馬克思主義的威脅中學到的教訓﹔三是在向第三世界宣揚資本主義優點的同時,沒有讓其本國人民清楚“創造性毀滅”。由於存在種種缺陷,資本主義是一種不完美的制度。應當邀請西方決策者參觀一下日本和韓國、中國和新加坡的工業中心和服務業中心。或許處處都有寶貴的經驗值得他們學習。

德國外交政策協會研究所所長桑德·施奈德更是在《輕輕告別強勢西方》一文中,巧妙引用了一句“中國諺語”:“變革之風吹起時,有人修筑圍牆,有人修建風車”。施奈德對中國推崇有加,“山的一面是穩定,一面是危機,迄今中國在山脊上走得很好”。在中國當前深化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一方面我們應當自感欣慰與自豪,另一方面我們應保持清醒頭腦,莫讓個人主義的價值觀念迷糊了我們的雙眼!

(本文系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2009JJD720020]、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項目[CIT&TCD201304149]階段性成果)

文源:《紅旗文稿》

(責編:牛寧)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個人主義 炒客 西方主流社會

評論時政國際娛樂文史地方華商

熱圖>

最新熱點>

江澤民胡錦濤等卸任領導人都在哪露面

娛樂炫圖>

最新排行 >

史海鉤沉>

精選圖片>

視頻>

論壇熱帖>

猜你喜歡>

奶茶妹妹與大19歲京東老總最新恩愛照曝光

網曝廣東萬人抗議建火葬場(圖)

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滾動

吉林|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