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新加坡雲南吉林紅色記憶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贛鄱IP電視華商紙媒滾動

海外網海外網>>評論>>新思潮>> 正文

王偉光: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絕不是西方化

2014-06-16 14:16:00|來源:《求是》|字號:

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習近平總書記以廣闊的世界歷史眼光,縱觀近代以來我國社會變革的歷史過程,對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作了精辟論述。深刻領會和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論述精神,努力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當前黨和國家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哲學社會科學界必須深入研究的一個重大課題。

一、充分認識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明確提出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集中反映了我們黨對領導中國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所面臨的形勢和任務作出的新判斷,是對我們黨治國理政思想的重大創新,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寶庫的重要貢獻,是對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的豐富和發展,標志著我們黨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共產黨執政規律的認識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這是我們黨總結近代以來特別是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來國際國內在國家治理問題上的經驗教訓得到的深刻啟示,也是我們黨領導中國人民歷經革命、建設、改革進程得出的必然結論。

100多年來,中華民族在尋找適合中國國情的國家治理體系方面走過了艱難曲折的歷史過程。辛亥革命后,各種社會力量在建立什麼樣的國家治理體系問題上進行了激烈的斗爭和較量。一些人企圖復辟帝制,一些人嘗試建立君主立憲制、議會制、多黨制、總統制,但最終都以失敗而告終。在中國社會各階級、各政黨迷茫、困惑和彷徨之際,俄國爆發了十月社會主義革命。這場革命不僅開辟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而且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同時也向中國人民展現了一種全新的國家治理理念。選擇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指導思想的中國共產黨,肩負歷史賦予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深刻分析中國社會狀況,深入思考中國前途命運,認為隻有社會主義才能解決中國的問題,才是真正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的正確道路。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領導中國革命的進程中,一直在思考未來建立什麼樣的國家治理體系問題。特別是在新中國成立前夕,這一問題已經現實而緊迫地擺在了中國共產黨人面前。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在建設社會主義的實踐中繼續堅持不懈地探索這一問題並取得重要成果。但是,后來由於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思想准備不足,在對國際國內形勢的認識上和指導思想上出現偏差,導致發生十年“文化大革命”這樣全局性的、長時間的嚴重錯誤,使新中國成立初期開始的這一實踐探索沒有堅持下去。因此,直到改革開放前,我們並沒有真正找到完全符合我國實際的治理國家的制度模式和制度體系。

實行改革開放后,黨和國家進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以鄧小平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開始以全新的角度思考國家治理體系問題。鄧小平同志曾經明確指出,我們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要在經濟上趕上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在政治上創造比資本主義國家的民主更高更切實的民主,並且造就比這些國家更多更優秀的人才。他一再強調,領導制度、組織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關系到黨和國家是否改變顏色,必須引起全黨的高度重視。1992年在南方談話中,鄧小平同志曾經預計,再有30年的時間,中國將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在這個制度下的方針、政策也將更加定型化。鄧小平同志之所以反復強調制度問題,反復強調要使我們的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不僅是要解決好制約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體制機制弊端問題,而且更重要的是要解決好事關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制度現代化問題。

國家治理體系的完善程度及治理能力的強弱,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和競爭力的重要標志。從世界上看,不同國家的治理體系各不相同,治理能力也存在差異。但是,對任何一個國家來說,如果沒有比較完善的國家治理體系和比較強大的國家治理能力,就不可能有效地解決各種社會矛盾和問題,就不可能形成國家建設和發展所必需的向心力、凝聚力,就會導致社會動蕩、政權更迭等嚴重政治后果。在這方面,一些國家和政黨給我們留下了非常慘痛的經驗教訓。

今天,我們黨已經從領導人民為奪取全國政權而奮斗的黨,成為領導人民掌握全國政權並長期執政的黨﹔已經從受到外部封鎖和實行計劃經濟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成為對外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我們黨所面臨的一項重大歷史任務,就是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為人民幸福安康、為社會和諧穩定、為國家長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備、更穩定、更管用的制度體系。在繼承鄧小平同志戰略思想及對新的歷史方位和歷史任務作出正確判斷的基礎上,黨的十八大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五個方面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制度目標,並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進而把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確定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這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要求,也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應有之義。

二、准確把握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科學內涵

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繼承和發展我們黨關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理論,明確提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從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現代化向全面現代化目標的歷史跨越。需要指出的是,這不是簡單的概念或范疇的變化,不是在工業、農業、國防和科技現代化之后附加的第五“化”,而是蘊含著全新內容的政治理念。它不僅反映了我們黨對國家現代化認識的深化和系統化,而且體現了我們黨對改革認識的深化和系統化。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國家制度和制度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國家治理體系是在黨領導下管理國家的制度體系,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等各領域體制機制、法律法規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緊密相連、相互協調的國家制度﹔國家治理能力則是運用國家制度管理社會各方面事務的能力,包括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各個方面。”這一重要論述,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內涵作出了科學的界定。正確理解和准確把握兩個概念的科學內涵,是在實踐中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思想認識基礎。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相輔相成的有機整體,有了好的國家治理體系才能真正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國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發揮國家治理體系的效能。作為治理體系核心內容的制度,其作用具有根本性、全局性、長遠性,但是沒有有效的治理能力,再好的制度和制度體系也難以發揮作用。經過36年的改革開放,我們已經走出了一條不同於其他國家特別是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成功發展道路,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經濟社會發展成就,而且形成了一套不同於西方國家的成功制度體系。事實雄辯地証明,治理一個國家,推動一個國家實現現代化,並不是隻有一種模式、一條道路,各國完全可以走出適合自己國情的道路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功實踐,為人類社會開辟了一種新的發展前景,也向其他國家和民族提供了一種新的制度模式和道路選擇,同時也宣告了“歷史終結論”、“中國崩潰論”等的破產。

從總體上講,我們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好的,是有獨特優勢的,是適合我國國情和發展要求的,得到國際上越來越多人的肯定和贊揚。但是,也必須清醒認識到,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相比,與人民群眾的期待相比,與當今世界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相比,與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歷史任務相比,我們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方面還有許多不足,還有許多亟待改進的地方﹔我們的制度還沒有達到當年鄧小平同志提出的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要求,有些方面甚至已經成為影響和制約發展穩定的重要因素﹔我們已經有了比較完善的制度體系,但制度的效能和作用還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因此,必須適應時代的變化和國家現代化的總進程,從各個領域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保持國家治理體系的有效運轉,在著力提高國家治理能力上下功夫。既要改革不適應實踐發展要求的體制機制、法律法規,又要不斷構建新的體制機制、法律法規,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學、更加完善,實現黨、國家、社會各項事務治理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要不斷提高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提高國家機構履職能力,提高人民群眾依法管理國家事務、經濟社會文化事務和自身事務的能力﹔把各方面的制度優勢轉化為國家治理的實際效能,不斷提高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有效治理國家的水平。

三、始終堅持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正確方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完整理解和准確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這個總目標是由兩句話組成的一個整體,即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前一句話是根本前提、根本性質和根本方向,就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框架內進行,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而不是其他什麼道路,既不能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后一句話講的是實現形式和基本途徑,就是說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必須不斷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和提升國家治理能力,或者說,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根本目的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兩句話必須一起講,如果隻講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不講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就是不完整、不全面的,就會迷失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正確方向。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切實解決好制度模式的選擇問題。一個國家選擇什麼樣的治理體系,是由這個國家的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決定的,是由這個國家的人民決定的。世界上沒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發展模式,也沒有一成不變的發展道路。一種制度模式在一個國家是適用的,在其他國家則不一定適用。歷史和現實一再昭示我們,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或民族是可以完全依賴外部力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趨實現發展、強大和振興的。不顧國情照抄照搬別人的制度模式和發展道路,從來都不會成功,不僅不能真正解決實際問題,還會造成經濟停滯、政權更迭、社會動蕩、主權喪失等嚴重后果。在這方面,同樣有深刻的經驗教訓值得我們汲取。

中華民族是一個兼容並蓄、海納百川的民族,在漫長歷史進程中,不斷學習他人的好東西,把他人的好東西轉化成我們自己的東西,從而形成我們的民族特色。這也就是中華民族綿延五千年而始終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秘密所在。我國今天的國家治理體系,是在我國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上長期發展、漸進改進、內生性演化的結果。我們的國家治理體系無疑需要改進和完善,但怎麼改、怎麼完善,我們自己要有主張,要有定力。我們需要借鑒包括政治文明在內的人類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但絕不照搬西方的制度模式和別國的發展道路,當然也絕不把自己的制度模式和發展道路強加給他人。中國的事情必須由中國人民自己作主張、自己來處理,否則就必然遭遇失敗,成為他人的附庸。

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曾經指出:“站立在960萬平方公裡的廣袤土地上,吸吮著中華民族漫長奮斗積累的文化養分,擁有13億中國人民聚合的磅礡之力,我們走自己的路,具有無比廣闊的舞台,具有無比深厚的歷史底蘊,具有無比強大的前進定力”。這充分顯示出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堅定自信。沒有堅定的制度自信,就不可能有全面深化改革的勇氣,當然,離開不斷改革和完善,制度自信不可能徹底,也不可能久遠。全面深化改革,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為了更好地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而不是削弱、改變或放棄這個制度。堅定制度自信不是要固步自封,而是要不斷革除體制機制弊端,讓我們的制度更加成熟而持久。不講或淡化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隻講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對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的誤讀和曲解。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我們治國理政的根本,不容有任何含糊和動搖。必須始終堅持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正確方向,在思想上進一步明確,我們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也要吸納人類文明的一切優秀成果,但不是接受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政治理念和話語體系,不是實行西方的多黨輪流執政、三權鼎立、兩院制,不是實行經濟私有化、政治自由化、軍隊國家化等等。一句話,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絕不是西方化和資本主義化。

四、不斷鞏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價值體系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從把握正確方向、匯聚強大力量的戰略高度明確指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要大力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核心價值觀,加快構建充分反映中國特色、民族特性、時代特征的價值體系。這一重要論述,深刻闡明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核心價值觀對於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極端重要性。

一個國家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與這個國家的歷史傳承、文化傳統密切相關的,任何政治制度、經濟制度、社會制度和對外政策,都無不蘊涵著特定國家和民族的核心價值觀。馬克思主義認為,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統一,普遍性寓於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著普遍性,不存在隻有普遍性而沒有特殊性或者隻有特殊性而沒有普遍性的東西。所有價值觀念都是歷史的、具體的,都是由社會經濟關系決定的,不存在永恆的、不變的、抽象的價值觀念。自由、民主、人權、公平、正義等價值觀念也都不是抽象的,而是有著具體的社會政治內容,也是隨著經濟社會條件的變化而變化的。從這個意義上說,所謂“普世價值”實際上是一個偽命題,它在現實生活中是不存在的。正如一位美國學者所說的,普世主義是西方對付非西方社會的意識形態。西方某些國家把他們的那套價值觀念標榜為“普世價值”,把他們詮釋的自由、民主、人權等說成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標尺,極力在世界范圍內叫賣和推銷,台前幕后策動了一場又一場“顏色革命”,其目的就在於滲透、破壞和顛覆別國政權。國內外一些敵對勢力假借“普世價值”之名,抹黑中國共產黨,抹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抹黑我國主流意識形態,企圖用西方價值觀念改造中國,其目的也就在於讓中國人民放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放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使中國再次淪為某些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殖民地。

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批判繼承了包括資本主義政治文明在內的一切人類政治文明成果。自由、民主、人權是資產階級在推翻封建專制制度的革命中所確立的觀念,具有巨大的歷史進步意義﹔同時,由於資產階級民主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礎之上的,它從一開始就是以少數人對多數人的統治為前提,是形式上的民主、“資本”的民主。中國共產黨人借用了資產階級自由、民主、人權等概念,但賦予其完全不同的政治涵義。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機組成部分,民主、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已經鮮明地寫在中國共產黨人的旗幟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不僅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方向,而且也是順利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基礎。對於一個國家和民族來說,如果不堅持自己的價值體系和價值觀,如果沒有自己的精神獨立性,那麼,其政治、思想、文化、制度等方面也就失去了自主性和獨立性的根基。我們要理直氣壯地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堅守在中國大地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價值體系,努力搶佔價值體系的制高點,實現中華傳統美德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要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恆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把繼承優秀傳統文化又弘揚時代精神、立足中國又面向世界的當代中國文化創新成果傳播出去,向世界展示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要認真學習借鑒世界各國人民創造的優秀文明成果,不斷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使我們的文化成為抵御西方價值觀念滲透的強大思想武器。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一項極為宏大的系統工程,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是一場國家治理領域的革命。它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等各領域,需要全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哲學社會科學界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論述精神,發揮自身優勢,圍繞相關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組織精干力量開展深入研究,努力推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及時提供有價值的決策建議,為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出應有的貢獻。

原標題:努力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責編:牛寧)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國家治理 國家學說 科學執政

評論時政國際娛樂文史地方華商

熱圖>

最新熱點>

揭秘!世界各國文藝兵和勞軍拉拉隊

娛樂炫圖>

最新排行 >

史海鉤沉>

精選圖片>

視頻>

論壇熱帖>

猜你喜歡>

全國最美“校花”掃描第二期--青島篇 (高清)

揭秘!被“踢出”豪門的女星 豪門棄婦現狀

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滾動

新加坡|雲南|吉林|紅色|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贛鄱|IP電視|華商|紙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