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21 08:34:15|來源:參考消息網|字號:
參考消息網8月19日報道 美國《華盛頓郵報》11日刊登題為《希拉裡·克林頓抨擊奧巴馬外交政策是何用意?》一文,作者為克裡斯·西利扎撰。文章稱,美國前國務卿、尚未公開宣布的總統候選人希拉裡·克林頓近日公開與奧巴馬總統決裂,抨擊他的“別做蠢事”外交政策,指出他在維護美國的世界地位方面不夠積極大膽。
希拉裡對《大西洋》雜志的杰弗裡·戈德堡說:“偉大的國家需要組織原則——而‘別做蠢事’不是組織原則。”這句話肯定讓白宮蹙額皺眉(甚或更嚴重)。她接著解釋說,她實際上不認為這句口號能夠囊括奧巴馬的整個外交政策。她說:“我認為這是一種政治信息,不是他的世界觀……我認為(奧巴馬)試圖向美國人民傳遞的是:他不會做瘋狂的事情。”
文章稱,希拉裡當然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在奧巴馬支持率處於或非常接近執政以來最低點之際,找一位著名的外交政策記者對現政府的政策予以尖銳批評。那麼,她為何這麼做——以及她願意如此公開與奧巴馬政府決裂對於其2016大選的自我定位說明了什麼?
以下是三點思考:
一、希拉裡不擔心民主黨初選。毫不擔心。想一想2008年的競選。在那場角逐中,到這個時候,當時的伊利諾伊州國會參議員貝拉克·奧巴馬已經成為一個潛力巨大的政治力量,與希拉裡相比,他在意識形態上為左,主要因為他反對伊拉克戰爭。在當時,希拉裡絕不會像現在這樣發表如此強硬好戰的言論,擔心那會讓正在崛起的奧巴馬更加勇猛。結果是,希拉裡投票支持動用武力解決問題以及她不願意退讓足以讓奧巴馬借此大做文章。
為何現在要那麼做?因為她確信,因為她發表了(至少比奧巴馬)更加強硬的外交觀點,初選就沒有一個強勁的對手敢於較量。當然,像佛蒙特國會參議員伯尼·桑德斯或蒙大拿前州長布賴恩·施魏策爾可能參加2016年競選,與希拉裡競爭,但是她對他們一點都不擔心。這種外交政策表態——美國需要更加積極自信地在世界舞台上堅持自己的觀點——完全是針對大選的。
二、希拉裡做好了走馬上任的准備。記得“凌晨三點的電話”那個廣告嗎?意思是說,貝拉克·奧巴馬沒有在世界舞台上受過考驗,試圖讓選民們懷疑這位身為伊利諾伊參議員的新手是否是他們希望與復雜世界打交道的人。六年過去了,現在有很多人——民主黨人、無黨派、顯然還有共和黨派——認為奧巴馬不准備迎接這個變化中的世界帶給他的各種挑戰。希拉裡的“組織原則”提法是直接針對奧巴馬受到的懷疑而言的。她的觀點很簡單:我了解這個世界。我知道世界有多復雜。我了解這一切,是因為我在政府內(和外)用了幾十年時間進行研究,與外國領導人建立關系,形成最好的慣例。就任總統的第一天,我就帶著高瞻遠矚的想法——我希望世界眼中的美國是什麼樣子——以及實現這種想法的計劃走馬上任。
三、希拉裡希望人們不要忘了她一直與奧巴馬看法不一。希拉裡2016年面臨的挑戰之一——不過不是最大的挑戰——是她與奧巴馬的聯系,尤其在外交政策上。畢竟,她曾擔任奧巴馬第一任期政府的頭號外交官。然而,希拉裡不想做的是,被迫服從奧巴馬做出的每一個決定——尤其是她不贊成的那些決定。在阿富汗問題上,希拉裡——還有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茨——主張在那個國家投入更多兵力。在利比亞問題上,希拉裡是力主軍事干預推翻卡扎菲的主要人物。在接受戈德堡採訪時,希拉裡稱美國在敘利亞起義初期不積極參與的決定是個“失誤”。在外交政策上會有很多希拉裡不得不同意的——對俄羅斯“按重啟鈕”——但是她也想明確表示,如果她當總統,美國的外交政策在過去六年可能迥然不同。
文章稱,在公共領域,希拉裡很少隨意而為。這次接受戈德堡的採訪也不例外。(編譯/劉宗亞)
奧巴馬,美劇,希拉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