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21 08:08:00|來源:海外網|字號:
二、高超的政治智慧
政治智慧是一個馬克思主義政治家在極端險惡的環境中表現出的運籌帷幄、統攬全局的能力,處驚不變、勇於面對和敢於戰勝任何挑戰的膽略和勇氣,洞悉未來、把握未來的韜略和卓越膽識。
1989年政治風波之后,鄧小平對新的中央領導集體成員作出政治交代,希望他們要放眼世界,放眼未來。放眼當前,放眼一切方面。眼界要非常寬闊,胸襟要非常寬闊。這幾點要求,是他自己的一貫堅持和遵循,是他在救國、興國、強國實踐中錘煉的政治智慧。在他晚年,這些政治智慧又一次得到了完美展現。
(一)放眼世界,掌握主動
鄧小平晚年仍然以寬廣的眼光審視國際形勢,做到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思考中國應對世界之策和發展之策。
在蘇聯解體、冷戰結束,國際上還對形勢的發展變化莫衷一是時,他就預見到美蘇壟斷一切的情況將會發生變化,世界格局的最大可能是走向多極化。“知天下者,善謀大勢”。同一超獨大的世界格局相比,多極化在總體上有利於世界的和平和穩定,有利於中國的改革發展。他未雨綢繆,提出中國作為多極化中的一極,要正確判斷自己的地位,絕不能示弱、不能貶低自己。要在多極化的進程中發揮作用,繼續反對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要積極推動世界格局朝著多極化的方向發展。他提出要把韜光養晦、不當頭作為根本國策,其深層用意是不樹敵,避免把目標引向自己,引火燒身﹔爭取更多的朋友和支持者,使中國在整體上處於有利的地位。
他還預見到,隨著蘇聯解體,舊的冷戰結束,一場新的針對整個第三世界、針對社會主義的冷戰已經開始。西方國家在打一場沒有硝煙的世界大戰和平演變社會主義國家,企圖使社會主義國家變質。特別是它們以人權、社會主義制度不合理不合法等做幌子為借口,不斷干涉制裁中國。在這種背景下,中國一定要堅持獨立自主、不信邪、不怕鬼,堅決維護自己國家的利益、主權和領土完整,始終把國家的主權、國家的安全放在第一位。
高舉和平的旗幟,走和平發展的道路,是鄧小平晚年反復強調的重要話題。他說,中國要向世界証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不斷發展生產力的社會主義,是主張和平的社會主義。今天,面對“中國威脅論”、“國強必霸”、新興大國必然與守成大國發生對抗沖突的種種預言,我們更深切地體會到他的深刻用意。
為順應經濟一體化全球化的大趨勢,讓中國在日漸激烈的國際競爭中佔據有利地位,走在時代潮流的前面,鄧小平為中國的對外開放規劃了更高的目標,提出要以更大膽、更主動的姿態對外開放,提升對外開放水平、深化對外開放的層次。世界經濟一體化全球化是以金融、商業、貿易、信息、技術等第三產業一體化為核心的。他從戰略高度看到“金融很重要,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著棋活,全盤皆活”,提出中國在金融方面要取得國際地位。在規劃和設計上海未來的發展目標時,他特別建議要把上海打造成中國的金融、貿易中心,像美國的紐約、芝加哥、舊金山和歐洲的倫敦、法蘭克福一樣,代表中國與世界對話。他說浦東從開發那天起,就要考慮積極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按國際規則和國際慣例辦事,把國際資本吸引到上海。
要獲得和把握發展的主動權,一定要佔據制高點。鄧小平指出: “經濟發展得快一點,必須依靠科技和教育”,隻有在知識和科技創新上佔據優勢,才能在未來的發展中掌握主動。一個落后的國家如果抓住科技發展的機遇,也能迎頭趕上。錯過了,在短期內會被拋到更遠的后面。他在各地視察時,多次向科技人員求証“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觀點是否准確。反復強調中國必須發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領域佔有一席之地,提出搞科技,越高越好,越新越好。
今天,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科技革命正在孕育新的突破,各國都在試圖搶佔新的國際競爭制高點。在這樣的國際環境下,我們更能體會到鄧小平的用心、智慧與膽略。
(二)開闊胸襟,更新觀念
開闊胸襟,既是修養和品格,也是處理問題的方法和智慧。開闊胸襟,方能博採眾長,更新觀念,更快更好地發展自己。
鄧小平有著兼容並蓄的博大胸懷,樂於知新、求新、永遠不滿足的創新精神。他反復強調要大膽吸收和借鑒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鑒當今世界各國包括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一切先進經驗,包括反映現代社會化生產規律的先進經營方式和管理方式。針對人們對証券、股市的擔心和爭議,他提出:“証券、股市,這些東西究竟好不好,有沒有危險,是不是資本主義獨有的東西,社會主義能不能用?允許看,但要堅決地試。”
他以同樣的智慧探索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社會主義制度與市場經濟的關系,得出“計劃經濟不等於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於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是手段”的結論,為從根本上厘清在計劃和市場關系上長期存在的混亂思想,破除把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視為區分社會主義制度和資本主義制度標志的藩籬,為中國由計劃經濟體制向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成功轉變,實現改革開放新的歷史性突破奠定了理論基礎。
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聯合制裁中國的嚴峻形勢面前,鄧小平開闊胸襟,著眼於國家的長遠利益和國際關系,即堅持原則又不失靈活,維護和發展同西方國家的關系。堅持同美國繼續打交道,搞好關系﹔同日本、歐洲國家也繼續打交道,搞好關系。他說:“中國度量是夠大的,這點小風波吹不倒我們”。他也建議各國政治家超越歷史、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的限制,從國家自身的戰略利益、長遠的戰略出發處理國與國之間的關系,同時也尊重對方的利益,不去計較歷史的恩怨,不去計較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的差別。他冷靜觀察蘇聯解體引發的動蕩和混亂,指出:蘇聯解體實力會削弱,但不管它怎麼削弱,甚至有幾個加盟共和國退出去,在多極化的世界格局中也是一極。不管蘇聯發生怎麼樣的變化,都要同它們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從容地發展關系,包括政治關系,不搞意識形態的爭論。
20多年來,中國改革開放的發展同中國所努力建立的寬鬆良好的國家關系並行不悖。蘇聯解體后,中蘇關系順利向中俄關系轉變,中俄建立戰略協作伙伴關系,中國與獨聯體其他國家的關系也不斷發展。這無疑是直接得益於鄧小平的開闊胸襟和全新觀念。
政治智慧 政治交代 政治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