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08 09:20:00|來源:海外網|字號:
我們要向成功的企業家學什麼?
學習的重點應該放在人怎麼耕耘上,而不能看到誰成功了,收成的報表出來了,財富效果出來了,就很激動。馬雲也好,喬布斯也好,小米也好,王健林也好,他們最值得學習的是他們春天在干嘛,春天怎麼想問題,怎麼下決心,怎麼付出超常努力。
收獲理論帶給我們一個最重要的啟示:凡事要有“度”,一時發展得太快,整體來說反而可能更慢,可能會栽下去,或是會不可持續。
近日,我在遼寧進行了一場以“收獲”為主題的演講。其實,做企業如同耕地,收獲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春天的播種,耐心的等待,以及向外部環境借力。以下為此次演講的內容:
現在是秋天,是一個收獲的季節,我就利用這個機會,跟大家討論一下收獲。
第一個問題,收獲到底是怎麼發生的。
收獲就是享受自然的恩賜。不管哪個行業,都會利用太陽,利用空氣——雖然太陽從來不跟各位收費,人類一直在這麼做。其實人類在這個過程當中,有很多智慧的結晶。比如說古人就知道不能涸澤而漁,要是把魚全打光,以后就沒有魚了。現在有生態理論專門研究這個東西。
人類到今天為止做得還不是那麼好,為何會有大量的土地沙化?過度利用了自然界,生態逆轉形成的危機其實會影響所有行當,增加行業成本。這裡頭有很大的學問,抽象看就是:任何資源都有一個存量,存量流量之間要有一個度,沒有度就沒有可持續。
實際上,我們的發展還沒有很好地吸收人類的傳統智慧,你看中國就是要急,要快,要大,卻不知道“度”。收獲理論最重要的是告訴我們,凡事要有“度”,一時發展得太快,整體來說反而可能更慢,可能會栽下去,或是會不可持續,這是我知道的第一個關於生態的理論。人類今天已經沒有辦法單純靠自然界的恩賜來發展。
第二個收獲理論跟農業有關。
農業是高附加價值率行業,現代工業很少有幾個行當可以跟農業比,為什麼?農業是大量利用自然率的,春天種一顆籽,秋天可以收一大把,那個投入產出就驚人,我們有幾個行業投入能產出1萬倍?
所以農業這個領域並非注定就是絕對傳統的。現在最高新的生物技術,就融入了大量的現代人類智慧。但是農業裡有一條最基本的,就是不能看見收獲就很激動。
你看所有商業界的活動,整個燈光都打在收獲上,馬雲公司要上市了,全球追著報導,他投入的時候我們多少人注意過?王健林攻城掠地,“城市綜合體”的經營模式,家喻戶曉﹔可又有誰知道,他“播種”的春天是什麼時候,他第一個把住宅和商業搞到一起的時候多困難?當時沒有人相信他——團隊也不太相信,銀行也不給錢。
我們現在的學習注意力還是放在收獲上的偏多,可是農業文明告訴我們,沒有耕耘不會有收獲。學習的重點應該放在人怎麼耕耘上,而不能看到誰成功了,收成的報表出來了,財富效果出來了,就很激動。馬雲也好,喬布斯也好,小米也好,王健林也好,他們最值得學習的是他們春天在干嘛,春天怎麼想問題,怎麼下決心,怎麼付出超常努力。我希望我們也要有這個風氣,注重春天,注重耕耘,不要那麼太注重收獲。
還有一條,我也認為是收獲理論當中的重點。你春天播種了,還要給它個時間,沒有時間是最愚蠢的增長方式。因為時間就是利用自然力,有空氣、陽光,光合作用它就能生長。我們要有創新精神,但可千萬別天天在那創新,創新是播種,接下來你還得讓它長。
很多企業家朋友都說焦慮,聽完他們的這些話我就開始焦慮了。一個主意行還是不行,你要有個時間來看——當然一直等下去也不行,咱們可以達成一個妥協,給它一個最小的檢驗時間,過了這個時間效果不理想或者沒發芽長大那我就再來新的。
創新后面還要有耐心,你怎麼知道這個行業模式行還是不行?然后就不斷開會,不斷說這個跟不上你就永遠跟不上了,每天處在末班車效果當中,沒法檢驗你春天做的決定。春天種的東西秋天不收獲,不要說團隊了,就是你對自己也沒有信心。如果種一棵種子哪怕今年長出來5個,明年長10個,你就有底氣了。
我們大概因為窮了很長時間,耽誤了很長時間,所以很容易著急。急是對的,但是你再急,在具體做事的時候(特別是企業的事),也要有一個時間。利用時間是一個非常聰明的戰略,就是利用自然率,利用整體國民經濟的力量。
中國這些年很有意思,宏觀看怎麼看也不差,現在新常態7.5,可是為什麼有那麼多企業倒下去?我的看法是,很多企業不知道利用國民經濟這個力量。中國市場13億人,經濟全球第二大,每年漲7.5,你跟著它走一年就是7.5,平均值。如果你再有一點獨到性,有一點新的東西,就更不用擔心了,而過分著急是萬萬不能的。
第三條收獲理論。跟農業不同,工商業的收獲理論還有兩個重要環節。第一,不是完全憑辛苦的,還要靠眼光和判斷力來決定種什麼。要在市場裡定位,消費者需要什麼,你能不能做?有沒有別人能做?所以柳傳志老講,一個事情你要把它吃透。我們現在花在吃透的決斷能力上面的投入還不夠。
我們是個后起大國,所以就比別人要更著急。但我們的應試教育是有標准答案的,而在商界中做決定,標准答案是不利的。互聯網的確不得了,你看見魚很好就趕快回去織網,可光停留在講互聯網這個層次,在我看來,距離開企業做決斷應該還差好幾層。
現在很多人說互聯網時代,這是人類重大的技術進步。但是,人類過去也有過重大技術進步,火車發明的時候是不得了,可隨著臨界點普及了以后,誰都利用火車運輸了,你還有什麼特別的嗎?為什麼互聯網對大家形成沖擊,它就是過了臨界點了,如果跟不上,那確實要被淘汰。
但是,即使你跟上了就萬事無憂嗎?工商時代的春天,最重要的環節就是做決定,種哪顆籽,這個決定做錯后邊全錯,就算加上時間它也是錯。這個是跟農業文明不同的。
第二條工商業的收獲理論非常重要,你要知道整個市場在往哪裡走,然后要回答下一個問題:你在整個行業裡有什麼特別之處?這是農業文明時代很少遇見的情況。請注意,如果答案一樣,行為一樣,你就是過度競爭。我們這個國家最大的問題現在就在這裡,不少地方的官員都在同一個地方開會,讀同一個文件,穿同樣的衣服,想法都是一樣的。
企業界好一點,但是還不夠好,我們獨到性的東西不多,這是我們今后5年、10年、15年要努力的方向,要改變這個狀態靠什麼?你不能再憑成本最優去取勝,你要有點獨到性,所以現在很多企業做品牌,首先思維上就要有個性。千萬不能說有權威,有中央聲音,有一致的意見,然后就做出一樣的東西來。我們現在對商業模式的研究,在我看來有缺點,其實有很多商業模式是供欣賞的,不能拿來照搬的。
我每次見劉東華,我就非常欣賞,為什麼?我永遠不會變成他,他是老怕人太少,我是老怕人太多,我從來沒打算把我變成劉東華。你一定要找你適合的方向發展,越是適合你,實際上競爭對手就越少,因為你很特別。我們每個人都要把這種特別性發揮到極致,然后下了功夫,把這個事琢磨透了,做了決斷不要隨便變,要給它時間。
地平線上露出來的東西你要包容,但是不等於你馬上要採取行動。要吸收天下的精華,但是首先你要盡可能找到那個獨到的東西,給它時間,給它成長過程,給它檢驗過程,然后它會增加你的自信心。
當然,這個收獲理論主要是針對企業家。在整個國家的宏觀層面,你要收獲,就要有公正的環境,誰付出誰才能收獲。不維持住這一條,這個國家沒有人願意好好投入。這不是國民性格天生缺陷,是我們體制改革沒有到位的結果,這也是收獲理論宏觀環境的問題。
但是,我講的主要還是微觀,給自然界產出的量與投入之間要有度,然后要高度關注春天,關注投入,見賢思齊,你總有你的特點,要深思熟慮到底種哪個籽,然后一起來探討時間對我們做決斷的影響,不要那麼急。
最近常講新常態,新常態首先要有新的心態,不要調成7%大家就慌了神,7%是很高的增長率,美國這100年的平均增長也就2%到2.5%。我們不是像30年前那麼窮了,我們有理由、力量來維持跟這個發展階段,跟未來15年發展階段相匹配的那個企業家心態。要更有一點底蘊,要更有一點長遠預見,要更願意讓時間來檢驗我們在創新當中,結合自己實際得出的企業發展戰略。
我相信,今后5年、15年,中國的發展和收獲會有很好的新的一季。我們都對收獲有興趣,我們所有在座的收獲就是國家的收獲,就是中國的收獲,就是中國人的收獲——一個國家起來就是這麼一步步起來的。(文/周其仁)
(作者介紹:周其仁系教授、博導、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
文源:新浪財經
收獲 馬雲 播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