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03 09:56:47|來源:海外網|字號:
10月2日是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近期記者觀察,各地紛紛組織敬老活動,或聚餐,或文藝演出,或發放慰問品,或為老人理發洗腳,忙得不亦樂乎。有些敬老院的老人,甚至一天有好幾撥“接待任務”,一天要被洗好幾次腳。(10月2日《新華網》)
重陽節是我國的傳統敬老節日,隨著對尊老敬老的重視,法律還將這一天定為了老人節。這反映出的是銀發時代法治精神的與時俱進,也是現實的需要。但是,當敬老出現突擊的時候,這樣的愛心也就成了洪水,泛濫的愛心不僅讓老人們感受不到應有的尊敬,反而成了一種騷擾。
去年雷鋒日的時候,山東的一家敬老院就遇到了尷尬的事情。由於各個單位都有學雷鋒的任務,這家敬老院在雷鋒日成了搶手貨。很多單位都聯系要求在雷鋒日當天去獻愛心。最后,敬老院的院長不得不關閉了自己的電話。他訴苦說:我們不是不需要愛心,但是這樣的愛心卻成了一種騷擾。老年人身體虛弱,還要一天被洗好幾次頭,被洗好幾次腳,這對老人身體健康危害很大。有的時候,老人的臥室已經打掃的干干淨淨了,學雷鋒的人還要去打掃,這有什麼意義?打來電話的單位都是熟人,不接待誰都得罪人,干脆誰也不讓來。
山東這家敬老院的遭遇,很多地方的敬老院都遇到過。就是在今年的這個重陽節也是一樣的,他們都不得不把接待獻愛心的人,當做了一項任務。為了配合社會的愛心,他們不得不犧牲自己的老人。讓老人們微笑著面對鏡頭,讓老人們微笑著面對獻愛心的人,於是也就出現了反反復復被修腳,反反復復被洗頭的尷尬。於是,對於一些老人來說,這樣的愛心成了無奈的困惑,成了一場災難。在這種情況下,還有一些老人不得不在這一天,以回家看親人的理由進行躲避。你說,是老人不知好歹,還是我們的愛心成了一種傷害呢?
我國已經進入了老齡社會,而且由於人口結構的問題,這種老齡社會還會維持很長的時間。面對這個老齡時代,我們大力弘揚尊老敬老的精神,是維系和諧社會真情的需要。但是,關愛老人不能像打掃衛生一樣搞突擊,這樣的尊老敬老還是徘徊在了形式主義的老路上。
在獻愛心的人中,既有社會人士,也有公職單位的人員。究竟該如何傳承中華民族的尊老敬老傳統?我想,這應該體現在解決老齡社會的困境上。對於公職單位來說,需要考慮的事情是如下幾個方面:
其一,解決社會養老難的問題,需要破解一床難求的現象,需要破解老有所依的難題﹔其二,要為老人辦事開通綠色通道。比如老人看病的時候,存錢的時候,購物的時候,娛樂的時候,是不是能夠最便捷?是不是他們能有個跳廣場舞的地方﹔其三,需要考慮的是如何讓老人孤寂的心靈得到365天的慰藉,是如何豐富他們的文化生活。而眼下打開電視,除了新聞節目他們可以看看之外,還有多少內容是適合他們的?
老人需要愛心,但是老人不需要泛濫的如同洪水的愛心。這就猶如雨水一樣,均勻的落下就是甘露,一瀉而下就是災害。
“突擊敬老”讓重陽節的內涵傷痕累累,這需要我們用深深的反思,撫平這個傷口。(文/郭元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