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08 08:19:00|來源:人民網-環球時報|字號:
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7日揭曉,日本科學家赤崎勇、天野浩、中村修二(日裔美籍)因發明“高亮度藍色發光二極管”獲獎。而此前廣受外界關注的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華裔教授楊培東、斯坦福大學華裔教授張首晟等無緣獲獎。
今年諾獎的物理獎評選前,四位華裔科學家是奪獎的熱門人選,也是改革開放后在中國內地接受教育的新一代,更令國人期待。四位華裔科學家落選的消息傳來后,令很多中國民眾扼腕嘆息,有些網友對諾獎“吐槽”說:“這樣的諾獎,華人科學家不參選也罷。”甚至有人覺得民族感情受到了傷害:“華人沒選上也就算了,選上的居然還是日本人!”其實,網友們大可不必如此耿耿於懷,應該冷靜下來,心平氣和地看待這一問題。
首先,我們不能因為落選,就否認諾獎在當今世界的權威性。根據諾貝爾的遺囑,在評選的整個過程中,獲獎人不受國籍、民族、意識形態和宗教信仰的影響,評選的唯一標准是成就的大小。瑞典政府和挪威政府無權干涉諾貝爾獎的評選,各項諾獎評委會對推薦的候選人進行篩選、審定,工作情況嚴加保密。在上百年的歷史中,獲得諾獎的科學家大多對人類作出過重大貢獻,這一點基本得到了世界公認。
其次,我們不能因為落選,就疏遠甚至放棄對諾獎的追求。包括日本在內的很多國家,都把獲得諾獎作為衡量國家軟實力的重要標志,中國也不應例外。諾獎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和科技發展水平的體現,檢驗的是一個國家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獲得諾獎需要開放、自由的研究環境,需要國家政策上的重視、扶持等各種條件。隻有國家經濟水平和科技實力不斷提升,具備了強大基礎,才能由量變發展為質變。我們與諾獎擦肩而過更不可能怪罪“他國”。
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樹多次進入諾獎候選人名單,卻一次次落選,連日本人都笑稱他是“領跑書榜、白跑諾獎”。2012年,中國作家莫言在與村上的諾獎競爭中勝出時,日本各大媒體都對莫言表示由衷的贊賞。所以,在對待諾獎上,我們應該表現得更大度,繼續積蓄實力,再次發起沖擊。
所以,對於此次華人科學家的諾獎落選,我們既不用義憤填膺、到處找“原因”,也不能為此輕視諾獎、放棄對諾獎的追求。得之可喜、失之再追,或許才是我們應該有的正確態度。▲(作者是《日本新華僑報》總編輯)
諾獎,華人科學家,落選,中村修二,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