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網首頁移動客戶端評論資訊財經華人台灣香港城市歷史社區視頻雲南新加坡滾動

海外網海外網>>評論>>海外輿論>> 正文

新加坡學者:傳統文化有助於建設中國道德觀

2014-10-08 08:50:47|來源:環球網|字號:

  環球網10月8日電 新加坡聯合早報網9月30日文章,原題:重建中國的道德原點 最近,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指出,面對當代中國的社會誠信與道德倫理危機,需要借助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力量。對此我深表贊同,但是一個大而化之的方向,卻未必能解決當務之急,並且還可能重犯過去泛道德化並設定過高道德標准的舊疾。

  外人可能很難想象中國的教育對德育有多重視。從我數十年前在中國受小學教育之始,就經歷了一輪又一輪的道德灌輸,從所謂爭當三好學生、提倡五講、四美、三熱愛,還有無數道德楷模供孩子模仿。這些英雄包括拿身體堵槍眼的黃繼光、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寧被燒死也不吭一聲的邱少雲、將鬼子引入埋伏圈而犧牲的王二小、救火而死的賴寧等。

  這種道德教育不僅持續到博士教育階段,除外籍學生,一般都要修一門思想課來強化社會主義道德觀。甚至在工作后,思想教育依然有可能是每月甚至每周的例常科目。顯然的問題就就是,如此多的思想教育與精神榜樣,為什麼卻產生了一個相互投毒、人人自危的道德危機的時代呢?

  在我看來,與1949年前的傳統中國社會相比,當今中國不僅僅失掉儒家的基本價值觀,比如習先生愛讀的《論語》中“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這種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精神;入孝出弟,謹信泛愛的倫理道德;以及風乎舞雩,詠而歸的境界追求。這些都隨著數次浩劫,在社會上幾乎蕩然無存。

  在改革開放以前,宗教對於人心的約束與教化作用也受到了壓抑。也許在唯物主義者看來,宗教是一種蒙昧而落后的精神形式,但它確實因為其相對有形的“精神懲戒”功能,而可以讓人“有所不為”。華人古語有雲“舉頭三尺有神明”、“不是不報、時辰未到”,更不用提各種宗教所具有的揚善的一面了。而不再“迷信”的人,因為少了這些民間宗教的朴素信仰與道德價值觀,也就因此又少了一道精神上的堤壩,成為了無所不為、無所不用其極、不擇手段的冷酷實用主義者。

  我對自已孩子的道德要求很簡單,就是她可以不幫別人,但“絕對不許害別人”,這是底線;行有余,則“盡可能”力所能及地幫助他人。而做一個誠信守諾的人,即使可能會在小事上吃虧,我相信也會讓她終身受益。這些小小的自我努力,我覺得也有助於理解中國人重建道德的原點。

(責編:王書央)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傳統中國社會 論語 道德觀 思想教育 科目

評論時政國際娛樂文史地方華商

新聞熱圖>

最新熱點>

“第一女巨貪”將被引渡 曾藏身地下室

娛樂炫圖>

最新排行 >

史海鉤沉>

圖片精選>

視頻>

論壇熱點>

新聞推薦>

對越反擊戰時期中國女兵照片首度公開(高清)

揭秘駐阿富汗美軍野戰套餐

評論|資訊|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滾動

新加坡|雲南|吉林|紅色|南粵|中原|書畫|絲路|魯東|創新|創投|成渝|贛鄱|錢江|食品|IP電視|華商|紙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