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08 09:25:24|來源:新京報|字號:
美國國務院日前宣布,將允許向越南出售有助於該國維護海上安全的武器,從而放鬆了自1975年越戰結束以來實施的禁令。美方同時表示,美國不想直接介入領土爭端的談判,但有興趣維持和平與穩定,並向南海聲索國提供“用於自衛和威懾侵略”的裝備。
一邊表示中立,一邊積極售武,這顯示出一些危險因素。首先,中國與南海各聲索國之間,既有和平解決南海爭議的多邊機制,也不缺雙邊機制。中國與東盟共同簽署的《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確認,要以和平方式解決南海有關爭議。中越之間,也有《關於指導解決中越海上問題基本原則協議》,並在去年成立了海上共同開發磋商工作組。而美國武器裝備的輸入,不僅可能動搖區域內各國已達成的共識,還可能導致爭議復雜化。
其次,美國提供相關武器裝備有明顯的傾向性。在放鬆對越軍售禁令的同時,美國仍堅持對華軍售禁令並實施《對華技術轉讓報告》所設定的高科技產品出口限制。這與正常貿易通常所要求的市場普遍開放形成鮮明對比。顯然,美國推動售武,做的是“有立場”的、而非中立的生意。
“有立場”的生意,表明美國在南海聲索國售武,是其“隔岸平衡”戰略的再度延伸。以中國-東盟自貿區和中國-東盟“10+1”為標志,中國與南海聲索國之間已構建起了穩定的經濟聯系和對話平台,在這一區域,美國的“隔岸平衡”戰略缺少有效支點,通過武器銷售提高南海聲索國尋求其他安全保証,就成為建立有效支點的嘗試。
但這種嘗試,有違美國“維持和平與穩定”的表態,也對中美關系建設進程可能形成阻礙。2013年中美“庄園峰會”達成了構建新型大國關系的共識。10月1日,奧巴馬在與中國外長王毅會談時,再度表示期待在11月北京APEC峰會期間,與習近平主席就進一步推動構建美中新型大國關系進行深入溝通。
重視中美關系,就該盡量彌合在中美新型大國關系認知上的差異。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的核心是“相互尊重,不沖突、不對抗,平等互利”,而不沖突、不對抗的范疇,既應包括直接的沖突對抗,也包括潛在、間接的沖突對抗。美方也應認識到,向南海聲索國售武,就是可能引發中美戰略互疑,進而引發潛在沖突對抗的短視之舉。
1975年 美國國務院 大國關系 東盟 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