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29 09:12:30|來源:中國台灣網|字號:
台當局“立法院”本會期剛剛結束施政總質詢,即將開始審查法案以及2015年總預算,“行政院長”江宜樺特別發表感言,期盼《兩岸服貿協議》、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自由經濟示范區特別條例、“食安法”修正草案等攸關民生的重要法案能在“立法院”加速審查。
台灣《中國時報》近日發表社論說,江宜樺的態度堪稱剴切,但是“立法院”法案審議的前景,卻無法樂觀。本會期可說是選舉會期,“九合一”選舉在即,地方議會就要改選,各縣市議會都會提早休會,進入選舉狀態﹔“立法委員”雖然沒有改選,但是在政黨對決的情況下,仍無法擺脫選舉干擾,施政總質詢淪為秀場,總預算審議變為勒索,實在是必然的現象。
另一方面,“行政院”提出的幾個優先法案,其中大多數由於涉及敏感的兩岸議題,存在有相當爭議,在野黨勢必利用機會,大加表演,其通過的前景實在無法樂觀。也就是說,本會期的“立法院”,國民很難期待它有什麼積極性的作為,建設性的作用。見微知著,這是台式民主的縮影,更是台式民主的悲哀。
“立法院”在台灣民主發展史上的角色歷經多次演變,台當局遷台之初,“立法院”的意義在於展示“全中國”的代表性。1992年全面改選后,“民主”似乎降臨,“立法院”空前活躍,但立即出現了負面現象:金權政治泛濫、利益團體操控、地方派系大舉進入,“老法統”的包袱不再,但“黑金”、“金牛”卻成為嚴重的問題,到了單一選區制建立,民代地方化、利益化、世襲化的現象更為僵固,“立法委員”忙於選區經營、拙於議事問政,“立法院”的問政品質每下愈況。
另一方面,政黨惡斗與作秀政治也逐漸蔓延,運作的空轉,讓人們詬病,“立法權”凌駕行政權的問題,更惡化了行政效率不彰的事實。近日另一則不為媒體重視的新聞,就凸顯了立法院運作的病態。
日前,21世紀基金會、“口袋國會”等團體公布第8屆5會期“立法委員”觀察報告,這份報告系依據“立法委員”“法律提案量”、“法律通過率”、“質詢表現”等五項指標進行觀察評選。
根據報告顯示,第5會期整體“立法委員”的表現呈現是“重質詢、輕提案”,全體“立法委員”平均提案量為5案,但也僅有36%的委員在法律提案表現高於平均值,且有28位委員提案數是零,完全沒有提出任何法律修正案。在口頭質詢的部分,第5會期全體“立法委員”平均質詢次數為45。7次,且55%的委員於口頭質詢的表現,都高於平均值,完全沒有在所屬委員會口頭質詢的委員隻有2位。
換句話說,“立法院”超過半數的委員都是以口頭質詢為其工作表現的重心,法律提案則較不受到重視。了解議事運作的人都能明白,所謂的口頭質詢往往就是“立法委員”作秀表演、羞辱官員的場合,多數質詢沒有實質內容,甚至脫離官員負責的政務,根本背離了原本監督施政的原始旨意。“重質詢、輕提案”,恰恰好凸顯台式民主的荒謬性。
監督團體也觀察紀錄了“行政”、“立法”兩院的互動,他們發現第5會期“行政院”所提之優先法案通過率僅有20%,且其中有6案都還沒有離開“行政院”,竟也列為“行政院”優先法案。其中,陸委會、“財政部”兩部會優先法案的通過率都是零,甚至很多法案送“立院”審議已超過一年以上,卻依舊停留在一讀程序。優先法案的僵滯,一方面是行政機關的怠惰,另方面更凸顯“立法院”對“行政院”的箝制與凌駕。
陸委會優先法案通過率為零,並不意外,因為這是藍綠對決,在野黨過分操控議事運作、惡意抵制下的必然結果。而“財政部”優先法案的通過率竟然也是零,不管原因在於“立法院”的抵制或是部會的怠惰,都是嚴重的警訊,畢竟財政政策是影響經濟發展前景的一大關鍵,是刺激發展、排除障礙的重要杠杆工具。
台式民主亂象叢生必須改革,政治學者法蘭西斯·福山檢討蘇聯瓦解后全球民主衰退現象,承認西方民主制度存在缺失,認為政治體系良窳關鍵在“強政府”、“法治”和“民主問責”3要素的兼顧,面對“立法院”問政品質低落,“立委”表現荒腔走板,思考新一階段的改革,此其時也!
民主,台式,單一選區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