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29 07:56:27|來源:中新網|字號:
中新網電 近日安徽六安市街頭,二十四孝故事被做成街邊護欄上的公益廣告,而二十四孝之一的“埋兒奉母”被圖文並茂地展示了出來,此舉引發社會爭議。對此,《香港商報》27日發表文章稱,六安街頭公益廣告“埋兒奉母”宣揚的是愚孝,是和當代法治精神相抵觸的,“埋兒奉母”是刑事犯罪,豈可廣而告之?
文章摘編如下:
現在內地已經掀起國學熱,不少大學辦起國學本科生、研究生班,中小學校嘗試引入國學教材,社會上私塾、讀經班重出江湖,儒家文化研究會、國學促進會等組織在各地成立,書店裡國學書開始受到追捧,各種國學講座聽眾也開始多了起來。
但是,在當下國學熱、傳統文化熱中,也暴露了不少的問題,如東莞的“女德班”也出現了;安徽省六安市設置了公益廣告,其內容是“二十四孝”,但其中一條“埋兒奉母”讓人心驚膽戰。
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諸如古代優秀的詩歌和散文、經典文獻,都是民族文化基因的載體,但必須清楚地看到,文化基因也是有好有壞,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也有一些糟粕性的東西,有一些已經過時,與當代精神不相符的內容。如東莞“女德班”宣揚的女德是“打不還手,罵不還口,逆來順受,絕不離婚”;如六安街頭公益廣告“埋兒奉母”宣揚的是愚孝,是和當代法治精神相抵觸的,“埋兒奉母”是刑事犯罪。
孟子兩千三百年前就說了,“盡信書不如無書”,對待傳統文化也不能照搬全抄,而應該認真甄別。現在比較敏感的就是孝道。一方面當代社會孝道不興造成許多的社會問題和家庭悲劇,出現了不少的問題少年,另一方面社會還缺少比較好的孝道方面的教材。於是,古代與孝道有關的圖書,如《孝經》、《二十四孝》等書就成為許多家長、學校和社會組織宣揚孝道的教材。
可是,這些書裡的內容,如果讓孩子作知識了解倒也無妨,但作為給今天孩子的教材就有很大問題。第一,《孝經》裡講的天子之孝、諸侯之孝、士大夫之孝和現在的孩子何干?第二,《二十四孝》又有幾條和現代文明相符?第三,《論語》中孔子講的孝,除了“不敬何以別乎”,其余如“無違”、“三年無改於父之道”、“父母在不遠游”等,現代社會行得通嗎?
孝道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古代典籍並非全部適合今天這個時代,繼承不等於原封不動地“接收”,比如《二十四孝》裡就既有精華,也有糟粕。我們有尊老愛幼的傳統,“埋兒奉母”隻講了尊老,但沒有愛幼,這是不科學的,也不是正能量。
國學傳播現在要防止的,一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問題,二是以振興國學為誘餌,騙人錢財,誤人子弟的現象。現在內地國學熱一缺比較符合現代精神的國學教材,二缺能夠將國學經典講好,給人以正能量的老師。
所以,內地要復興國學還有許多的工作需要做好,不可急於求成,更不可照搬照抄,囫圇吞棗。更重要的是,要讓國學傳播走正道,形成正能量。所以,“埋兒奉母”這樣的內容豈可廣而告之?(王長久)
二十四孝 埋兒奉母 刑事犯罪 國學經典 孝經 教材 港媒 公益廣告 論語 香港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