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29 08:30:36|來源:海外網|字號:
下載應用時,你的手機流量去哪兒了?大部分被廣告插件消耗掉了。近日,360互聯網安全中心發布《2014年APP廣告插件安全研究報告》顯示,針對當前安卓平台1000款熱門應用中最流行的10款正規廠商廣告插件,進行了一次全面的安全性分析。研究數據顯示,10款APP廣告插件均涉及收集用戶隱私信息、濫用隱私權限的情況﹔此外,還有強推廣告、干擾用戶、消耗流量、躲避檢測等不良行為。(10月28日《北京晚報》)
怪不得手機流量那麼不經用,原來大部分是被那些可惡的插件廣告“偷吃”了。按說,誰打廣告就該誰付費,卻把利益自肥的廣告費用悄無聲息地轉嫁到手機用戶身上,這是一種變相的盜竊,更是一種赤裸裸的消費侵權。
某些廣告插件除了在應用中顯示各種類型的廣告外,還通過私自添加瀏覽器標簽和短信記錄、私自創建快捷方式等方法強制向用戶推送廣告。用戶在下載帶有廣告插件的應用時,需要為廣告插件消耗的流量買單,運行帶有廣告插件的應用時,廣告插件下載廣告數據會消耗手機流量。手機用戶對這些流氓插件糾纏不清去除不掉,隻能被動綁架“偷吃”,這樣的行為是何等無恥!
不僅如此,一些手機APP廣告軟件嵌入到手機中,還涉及公民的基本隱私,有途徑可接觸到個人的通訊錄、圖片等。一些APP沒有處於使用狀態,卻在后台自動開啟運行,監控其他軟件,嚴重影響到個人隱私和信息安全。前陣子就曝出了手機安全問題,上海官員還集體換安全手機,想必其盜竊的性質也是一丘之貉。對這樣的系列侵權行為理應“殺毒”和嚴打,監管部門該積極作為。
這些流氓廣告插件是怎麼“偷吃”得逞的?手機生產商與通信營運商等是否有利益勾結?APP應用程序行業在提供便捷服務的同時,也伴隨的病毒、竊取用戶信息等問題,公安、工商等部門能否強力監控和查處?據中央網信辦負責人透露,我國將加強互聯網立法,依靠嚴密的法律網來打造規范的互聯網。根據國務院授權,國家網信辦負責網上內容管理和網上執法。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決定,彌補廣告插件“偷吃”流量漏洞積極監管網絡違法正當其時。(徐大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