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13 08:19:00|來源:海外網|字號:
摘要:一般來說,領導人的講話都是由智囊小組所撰寫,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黨內“筆杆子”。這篇通稿風格的改變,相信,最大的原因是基於中財辦智囊團隊調整的完成。 |
踩著雙十二到來的前夕,備受矚目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落下帷幕。一份5000多字的會議通稿,迅速引爆了輿論場。無論是炒股的“大媽”,還是地命海心的小白領,更別說乘著夜色,摸黑回家的普羅大眾,都對這一工作報以了犀利的小眼神。
打著“懂經濟,首先要懂政治”的旗號,各類媒體也打響了“解讀輿論戰”,一時,火爆之極。口頭上沒幾句最新的會議精神,都不好意思和小伙伴一起喝啤酒、吃炸雞。
再這麼調侃下去,讀者該誤以為這篇文章是媒體札記了。其實,筆者是要嚴肅地解讀幾個核心問題,請耐心看下去。
首先來說,這份報告極其不平常。不平常在哪裡?文風和內容。在我們黨內,會議通稿基本上是總分總的模式,會將大量信息,隱藏在大家耳熟能詳的語言中。有人甚至調侃,每一個字,我都認識,但是呢,把這些字組合在一起,就不知道到底是要說什麼了。這就是政治的魅力。
讀過通稿的人,相信會有一個基本的感覺:少了很多常規性話語,經濟語言很豐富,思路很清晰、務實。一般來說,領導人的講話都是由智囊小組所撰寫,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黨內“筆杆子”。這篇通稿風格的改變,相信,最大的原因是基於中財辦智囊團隊調整的完成。一方面是在韓俊、舒增國調任中財辦副主任后,中財辦基本上形成了“一正五副”的格局,規模前所未有﹔另一方面,從通稿可以看出,新常態的論述,實際上是放在國家經濟轉型這個大背景下來講的,可以推測,林毅夫、李稻葵等經濟學家的論述和判斷,基本上被吸收進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且在之前的經濟形勢座談會和黨外人士座談會上,林毅夫、李稻葵等均是“座上賓”。可以說,務實文風背后,乃是財經智囊團隊組隊的完成。
其次,新常態,這個自5月份就被熱炒的詞,現在終於有了定論。9個特征,把新常態包裹得嚴嚴實實,其核心意思就是經濟轉型,要由粗放型經濟轉向有質量的經濟增長,代價就是增速要降低,表現就是結構要調整。典型的轉型經濟學,這是新常態的精髓。所以會講“結構調整陣痛顯現”,這是說給所有經濟部門聽的。但是,有陣痛不代表沒有機遇了。最大的機遇,其實不是國內市場,而是國際市場。先按下不表,后文詳述。
第三,經濟的三駕馬車,消費被放到了第一位,投資和出口被放到后面。在政府語言中,一般來說,哪個重要就會被放到最先。從排序中看重要性,這是一個基本的政治觀察點。在會議通報中,消費特征的轉變被作為新常態的第一個內涵,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三駕馬車中,投資和出口疲勞,消費是最重要的支撐。一個數據可以說明問題,上半年,最終消費對GDP的貢獻達到了54%。總體來說,在移動互聯下,消費扁平化了,網購和物流業的持續增長,刺激了消費需求,尤其是供給增加,也成為需求增長的重要因素。這也是為什麼李克強會稱贊雙十一。
其次是投資和出口。這兩個必須合起來講,且要和第四個特征“出口和國際收支”結合起來看。對於國內而言,整個戰略機遇期內涵發生了變化,首先,以前靠模仿西方發達經驗的模式無法繼續,后發優勢已經到了尾聲,故而,現在最重要的,是依靠經濟危機,大量進口西方發達技術,這一判斷,央財辦主任劉鶴曾有清晰表述:本次危機發生后,全球進入了總需求不足和去杠杆化的漫長過程,我國的戰略機遇則主要表現為國內市場對全球經濟復蘇的巨大拉動作用,和在發達國家呈現出的技術並購機會和基礎設施投資機會。這是從中國與發達經濟體之間的關系來看的,是戰略機遇期的第一重含義。而從中國與非發達經濟體之間的關系來看,戰略機遇期主要表現為落后國家在迅速發展過程中,釋放出的大量投資機會,尤其是基礎設施建設。這是戰略機遇期內涵變化的第二重含義。故而,對於投資而言,國內主要以創新投資方式,尤其是最近熱炒的PPP,即公私合營模式,而在習李執政之前的房地產投資,已連續兩年被無視,中央的決心可見一斑﹔國際投資,一是要對發達國家進行技術並購,二是要將國內過剩的產能引出去,同時積極參與非發達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一帶一路戰略和金磚開發戰略,隻有放在戰略機遇期內涵的轉變來看,才能真正讀明白。這就是“高水平引進來、大規模走出去”真正的內涵。
第四,目前來看,整個改革成效很大,但阻力和難度也不小,有部分改革得有“歷史耐心”,也就是說,還是得從最容易突破,最容易出效果的地方突破,某些改革,在2015年,可能得緩慢推行。比如城鎮化戰略。2015年,將會大力推進的,首先是行政體制改革,簡政放權將繼續。其次是各區域的協調發展,用原文來說,就是優化經濟發展空間格局。三大戰略,一帶一路、京津冀和長江經濟帶,三個由習近平拍板的戰略,將要以區域之間的協同,降低區域間的交易費用。然后是金融體制改革。所謂的“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有力度,貨幣政策要更加注重鬆緊適度”,意思就是經濟刺激要繼續,貨幣很有可能實行一定程度的超發。這三個方面,將是2015年,被給予厚望的三個突破口。
第五,在分析完前面四個以后,我們可以再整體來看看這個通報。其核心意思,有兩個。一個是經濟刺激還是必要的,但是不是全面經濟刺激,因為前面的四萬億還沒有消化,結構調整的陣痛顯現。這是整個通報透露的一個關鍵信息。第二個關鍵信息是,全面的資本輸出即將展開。這是與之前的經濟刺激的一個核心不同。國際金融危機以后的經濟刺激,是在國際市場萎縮,無力支撐中國經濟發展,中國以內部刺激來維持經濟增長的戰略。而現在的經濟刺激,有國際市場的支撐,中國將以世界經濟來支撐中國經濟的轉型。這是一個資本輸出戰略宣言。整個通報透出的第二個關鍵信息,在於此。
至於經濟增速是否如媒體的猜測,要下調到7%,這倒不必過於在意。首先,要實現兩個“翻一番”的目標,每年的平均增速7%就夠了,這是經過測算的。另外,經濟結構的調整優於一味地穩增長,這是經濟韌性、回旋余地的言外之意,即可以承受一定的經濟增速的下降。再有,別忘了,我們還有廣大的國際市場,這就是林毅夫等經濟學者一直論述的“比較優勢”,在國內是過剩產能,但對於其他國家而言,就是必需品。以國際市場來支撐國內經濟發展,經濟的增長還是有一定的保障的。唯一的風險,就在於地緣政治的不穩定,這是未來5-10年經濟的最大威脅。
以上是對這次會議基本面的五個判斷。有興趣的同學,還可以看一下劉鶴、林毅夫和李稻葵的文章,會碰到不少彩蛋。(文/林亦辰)
本文為海外網“金台2號”欄目原創,如有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海外網(www.haiwainet.cn),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關於經濟走勢、時政局勢及其它熱點話題,金台2號還有更多精彩分析。敬請關注。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 核心 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