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17 15:29:00|來源:新華網|字號:
資料圖:中國空警-2000預警機
瘦小的身軀,花白的頭發,說起話來三句不離“雷達”“相控陣”,這就是陸軍留給人的第一印象。在採訪中,這位中國電子科技集團首席科學家、我國第一架國產預警機總設計師說得最多的話是:“我沒什麼特殊的,國家的需要是我最大的責任。”
責任重於泰山
2009年10月1日,一架預警機騰空而起,作為空中編隊的排頭兵引領著龐大機群,分秒不差地飛過天安門廣場。這是中國自主研制的第一架國產預警機——空警2000首次在國人面前亮相。當人們歡呼雀躍時,陸軍難抑激動流下了淚水。為了這一刻,作為總設計師的他以及預警機團隊,付出了太多。
想成為天空的主人,重要的不是你擁有多少利劍,而在於你擁有多強的耳目。能夠通過雷達遠程探測、指揮協調飛機空中作戰的預警機,就充當著“耳目”的角色。
最初,我國預警機研發走的是國際合作和自主研制並行的道路,而2000年外方突然中止與我國的預警機合作后,完全自主研制的任務就放在了陸軍和他的團隊身上。
“我們是雷達工程師,沒人知道預警機該怎麼弄。”陸軍用“在白紙上畫畫”來形容這次任務的艱難,“再難,也要咬著牙走下去,必須把技術掌握在自己手裡,因為這是國家的需要。”
陸軍永遠忘不了2004年7月,空警2000預警機第一次集成連試,400多台套設備出現了大小113個問題,很多問題都是第一次遇到,難以找到症結。“這不是杯子沒水,加上水即可的事情,而是連水在哪我們都不知道。”陸軍說。
裝機在即,必須盡快找到問題所在。黑夜到白晝,陸軍和他的團隊天天和這些故障打交道。“別人叫我們711工作室,一周7天,每天工作超過11個小時。壓力大時我就去爬山,站在山頂對自己說,隻要給我時間,所有問題都能解決。”往事如昨,每每談起,陸軍仍會感慨。
查找、復現、歸零,僅用8個月的時間,這個團隊就將113個問題攻克。陸軍笑道,他們一直拼著一口氣,這口氣就是責任。
創新突破難關
見過預警機的人都知道,它在機身上裝著一個圓盤狀的雷達罩,圓盤的大小,決定著雷達功率,也就是飛機的偵查和測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