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功经验看,集中打造核心城市以点带面发展区域经济,形成核心增长极,可以有效带动全国经济高速增长。 |
二是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已经超越东部。2007年西部地区经济增速首次超过东部地区;2008年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经济增速均超过东部地区,近几年一直保持这一态势。2011年在28个省份增速超过10%的情况下,东部地区的北京、上海、浙江、广东、山东、江苏排在倒数6位,其中,北京、上海、浙江的增长速度低于全国9.2%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GDP到2020年翻番,以及将下行的经济拉回到潜在增长率,就不能仅仅靠三大经济增长极的贡献,更需要在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寻找新的经济增长极。
依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当本国基本实现工业化、城市化之后,投资和产业开始大规模向国外转移,以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更高的投资回报,但我国腹地广阔,与东部地区的发展差距较大,无需走发达国家的老路,在这方面我们已有成功经验可供借鉴。早在2008年,广东省就提出腾笼换鸟战略,将珠三角的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广东的中西部转移,从而经受住金融危机的考验。从这个意义上讲,广东都能够通过向腹地延伸,找到新的增长点和投资点,中国完全可以在东部地区率先现代化的过程中,通过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进行产业转移和大规模产业投资,支撑中国下一个10年到20年的快速发展。
谁是第四增长极?
继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之后,中国经济发展的“第四增长极”究竟应在哪里?对此,有的学者从区域角度去探讨,有学者从省份角度去讲,但鉴于中国前三个极分别是深圳、上海浦东、天津滨海新区,我认为还应从城市群角度去思考,把城市化、工业化和区域协调发展叠加在一起,探讨如何打造中国新的增长极。
不妨将以沈阳为中心的城市群、以武汉中心的城市群和以成渝为中心的城市群分别代表东北、中部和西部进行比较,通过以下几个指标寻求它们成为新增长极的优势和劣势:从GDP来看,成渝城市群的GDP要高于沈阳城市群和武汉城市群。从制造业发展水平来看,沈阳城市群要高于武汉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中国处在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制造业是未来中国在10年到20年需要大发展的重点产业。沈阳经济区很早就是中国装备制造业的中心之一,这是其独特特征。从产业群和城市群的耦合度来看,沈阳城市群高于武汉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四是从金融机构的贷款余额来看,成渝城市群高于武汉城市群和沈阳城市群。从年末外资企业合同数来看,沈阳城市群高于成渝城市群和武汉城市群。
可见,上述三个城市群各有千秋,都没有明显优势,而且与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相比都存在较大差距。这意味着打造新经济增长极的任务相当艰巨,需要区域和国家两个层面做出协同努力。如果放在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视角来看,东部地区绝大多数省市都已经发展起来了,但仍存在两个洼地,一个是福建,另一个是辽宁。海西经济区随着两岸关系走好,已逐渐成为发展热点。但辽宁无论从GDP总量还是从人均GDP来看,都高于福建,而且东北地区是维系中俄战略关系、中朝关系,以及中国与日本、韩国的经贸关系的重要战略支点,东北亚区域合作非常倚重这个点的发展,它具有大区域的国际概念。如果中日韩自贸区谈判顺利,中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稳固前进,朝鲜半岛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将大大提升辽宁对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意义。(作者是辽宁大学校长、长江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