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陕西江西内蒙古山东吉林移民书画商城环保县域创投招商华商创新滚动

海外网>>评论

张慧瑜:在反思“美国梦”中认识中国【3】

2013年09月09日14:50|来源:《红旗文稿》|字号:

摘要:说白了,美国梦就是少数人的梦,100人中只有两个人能成功,这是好的制度模式吗?

  张慧瑜:19世纪的美国是一个小业主的时代,20世纪的美国则是一个白领的时代,这是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在《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中的观点。把美国梦放到美国具体的历史中来考察是很重要的思考方式,那些看似好像普遍的东西和价值观,其实都是有美国特色的“土特产品”。比如美国梦产生于美国这样一个特定的新大陆,比如大众文化也是一种非常美国化的文化形态,包括摇滚乐、好莱坞电影等,还比如汽车文化也是很有美国特色的文化,美国又被称为车轮上的国家。这些都与美国特殊的历史和发展道路有关,并非每个国家都适用。

  三、中国人的“美国想象”与“美国形象”

  蒋晖(北京大学中文系):我去纽约学习了8年,后来又到夏威夷工作了两年,所以和大家比,可能多了一点切身感受。美国内部的差异性非常大,不知道中国当代文学对美国形象的塑造是否体现了这些差异。我们老是把西方想成一个整体,把美国想成一个整体,实际上差异是非常大的,这是第一个非常直观的感觉。第二个感觉,我们现在再谈美国梦,方式可能会非常不同。也许在过去,中国社会本身没有严重分化,想象美国的方式大致相同,但现在不一样了,中国社会分化严重,人与人差异非常大。我们有富人,有很多出了国的人,也有农民,有打工妹,他们对美国的想象会非常不同。所以我们今天不是只有一种美国想象,而是有多种不同的美国想象。在讨论中国的美国想象时,需要对这些多样性进行阐释。比如,打工作家王十月写过一个小说《国家订单》,还获了大奖,他对美国的理解就和知识阶层非常不同。现在中国人的美国想象太复杂,学者可能有学者的美国梦,但很奇怪的是,我感觉中国的学者似乎没有想向美国同行学习什么东西,反而做的是一个美国梦。美国学者有很多好的东西,比如说上课非常认真,中国的学者似乎没有把美国学者的治学精神、工作态度作为他们美国想象的一部分,却迷恋于资产阶级情调上的美国梦,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

  此外,在美国的中国人到底关心美国什么东西,他们不想回来的原因是什么,或者回来之后有没有什么后悔的地方?我在美国有很多中国朋友,这些人主要还是认同美国的教育体制,就像我们这些中产阶层,他们认为美国的教育体制比中国还是要优越一点,比如说教育压力小一点,创造性更突出一点,这是父母们考虑比较多的。另一方面,现在中国人出去以后,对美国的文化认同比较少,他们更喜欢吃中国饭,认为中国的传统很好,对中国充满信心。但只要你谈教育、谈食品安全,他们马上就不想回来了,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所以我觉得没有一个整体的美国,美国好不好,每个人关注的角度都不一样,有的人关注教育,有的人关注食品安全,是很有差异性的。

  王磊(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30多年来,在中国,美国一直是一个理想的、值得参照和追求的目标。比如说《中国合伙人》的主人公在美国明明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很悲惨,但当他回国之后仍然源源不断地把大批青年人输送到美国去。他们的意图在哪儿,是故意使坏吗?应该不这么简单。他们完全是为了个人财富、个人成功去忽悠那些青年人?也不是一个充分的理由。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他们仍然相信对美国的想象,对那种制度和价值观有着根深蒂固的认同,不反思、不怀疑,他们的美国想象还是在一个理想、参照、追求的层次,其实质还是对美国梦的想象,而对其中的虚构性和幻想性却选择性地遗忘。

  但是毕竟过去30多年了,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所以关于美国想象的虚构性和幻想性,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和反思,这也是当代大众文化对美国的态度开始复杂起来的原因。今天我们对美国的态度,不再是单纯如上世纪80、90年代那样一味地相信,以及作为一种理想去追求,而是有一种自我反思的冲动在里面。对美国想象的幻想性和虚构性的反思,是当代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生长点,对于当代中国文化来讲,我们的一个时代课题就是如何超越美国想象。关于美国想象的理想层面和幻想层面都是应该超越的,那么这个超越的前提是什么?就是当代中国需要有一个新的世界史视野,或者一个新的中国梦,它的基础不应当是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及其文化与政治想象,而应该强调一种不同的政治经济秩序和道路。我们要有一种新的中国想象,有一种反思500年来世界史格局的、面向未来的世界史视野,由此展开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创造。也许改革开放前30年我们对待美国的文化态度,也可以说是一种美国想象,但是二者间政治经济的根基却是不同的。两个30年过去了,我们需要汲取过去的经验教训,建立起真正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新制度和新文化,从根本上真正超越美国想象,超越既有的、看似不可撼动的世界文化逻辑。

  朱善杰(上海大学文化研究系):早期的美国梦,伴随着一个血腥的掠夺过程,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浪漫和美好。美国梦是逐渐撇掉血迹,摇身一变,才成了今天我们所了解的样子。大致可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大梦”,与民主、自由、平等等美国价值观联系在一起;另一个是“小梦”,与每个人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即人们相信政府和社会能够为个人发展提供比较好的机会,个人通过自身的努力奋斗,能够梦想成真。在当代大众文化中,人们所追捧的就是这两种意义上的美国梦。

(责编:牛宁)

分享到:

美国梦 中国传媒 自由劳动 美国电影 中国当代文学 英文片名 中国风格 中国版 美国政府 美国政治

时政国际评论台湾华人文史财经

最新热点>

嫖客称得知卖淫女未成年倍感痛心 助其脱困

揭秘:戴笠死后女秘书为何被秘密处决?

热图>

视频>

论坛热帖>

猜你喜欢>

桂林一学校附近发生爆炸 已致1死20多人伤

沪自贸区或试水人民币自由兑换 专家:需谨慎

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陕西|江西|内蒙古|山东|吉林|移民|书画|商城|环保|县域|创投|招商|华商|创新

网站地图 | 关于海外网 | 广告服务 | 海外网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海外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12041252号
投稿邮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