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陕西江西内蒙古山东吉林移民书画商城环保县域创投招商华商创新滚动

海外网>>评论

俄媒:普京有望获诺贝尔和平奖 西方罕见附和

2013年09月14日09:11|来源:人民网-环球时报|字号:

摘要:“普京总统也许会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猜测连日来成了有趣的话题。不仅俄罗斯学者力挺,就连欧美学者或媒体也跟着呼吁。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普京总统也许会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猜测连日来成了有趣的话题。不仅俄罗斯学者力挺,就连欧美学者或媒体也跟着呼吁。奥巴马政府在对叙利亚军事打击的问题上出现戏剧性转折,叙政府也同意交出化学武器,这些似乎都成了俄总统普京的“功劳”。但不管怎样,普京今年已不可能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因为今年的提名年初已结束。明年他能否获得这一奖项,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叙局势的发展。德国《时代报》就做出危险预测:“普京在进行一场豪赌,一旦巴沙尔出尔反尔,俄罗斯将蒙羞”。还有英国学者直言,由于诺贝尔委员会的偏见和保守,“普京获奖可能性为零”。13日,美国务卿和俄外长继续在日内瓦会晤,讨论如何销毁叙化学武器,特别是俄罗斯在多大程度上能将“叙化武换和平”的承诺落到实处。

  今年和平奖提名已结束

  “俄罗斯之声”网站13日报道称,普京总统可能将成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叙利亚危机在俄罗斯等国努力下从军事打击暂时转为外交解决,在这种形势下,全俄教育基金会会长科姆科夫致函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建议将普京列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文章说,目前,诺贝尔委员会拒绝就此事发表评论。今年诺贝尔奖的提名申请已结束,普京只能参选明年的和平奖,“如果叙利亚危机按照俄罗斯提出的销毁化武的模式顺利解决,那么普京实际上已为自己赢得诺奖”。俄战略交流中心专家阿布扎罗夫认为,普京赢得诺奖的机会很大。但他也说:“实践证明,这方面的政治特殊性很强,和平奖本身充满各种要素,获得伙伴们的支持相当重要。总体来说,机会不错,因为一些人就是因为斡旋中东问题获得和平奖的。”环球网“第一话题”13日下午就“你是否看好普京获诺贝尔和平奖”的调查显示,在7000多网民的投票中,有93%的人“看好他获奖”。

  《环球时报》记者13日致电诺贝尔委员会,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挪威诺贝尔研究所的女士表示,在提名截止时间明年2月1日前,一切都是保密的,因此不能回答任何问题。但提名截止后,委员会会礼节性回复提名者。她表示:“事实上,委员会成员都不在这里办公,他们只是在开会时才来,但什么时候开会,也是保密的。”

  据记者了解,瑞典于默奥大学社会学教授斯迪芬今年7月曾推荐斯诺登为2013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但从和平奖评选程序讲,斯诺登也只能在2014年被考虑,因为今年的人选提名早已结束。按照惯例,委员会在每年9月至次年1月31日,接受来自世界各地的诺贝尔和平奖推荐人选。从2月1日开始,对所有人选进行筛选,然后在10月公布当年的获奖结果。

  “把奥巴马的奖章给普京”

  俄学者提议普京诺贝尔和平奖的消息很快传开来,该“倡议”甚至赢得美国保守的、总是批评俄罗斯的“福克斯新闻”的支持。“福克斯新闻”国家安全分析家凯瑟琳说:“全世界都知道,普京是真正配得上诺贝尔和平奖的人。他给和平一个机会,避免了美对叙的军事打击。”福克斯新闻频道政治和司法事务分析家、新泽西州前高等法院法官安德鲁表示:“作为一个前克格勃间谍,普京是一个受过训练的‘杀手’。而获得过诺贝尔和平奖的奥巴马是一个受过训练的律师、学者和宪法专家。现在,他们两个,谁更像是一个诺贝尔和平奖得主,谁更像是一个想要杀人的暴徒?”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9月12日报道,美国进步中心的研究员麦特·米勒表示,从理论上讲,普京会得到诺贝尔委员会的赞许。《美国自由新闻》周报11日也以“俄总统普京配得上诺贝尔和平奖”为题评论说,普京快速出手,免于美国再度蒙受一场愚蠢、无谓的战争所带来的耻辱,他或许避免了第三次世界大战,还给以色列推动美对伊朗发动战争设置了路障。据俄罗斯独立电视台13日报道,法国有一些民间人士正在征集请愿签名,发起者呼吁剥夺奥巴马的诺贝尔和平奖,将它授予普京。在罗马街头,近几天也挂出印有普京肖像和写有“我与普京在一起”的条幅。

  俄罗斯《观点报》13日援引设在巴黎的民主与合作研究所的英国学者约翰·拉夫兰德的话说:“普京完全符合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条件,但由于诺委会的偏见和保守,他获奖机会不是很大,“尽管如此,但我认为,推选他为候选人是一个好主意。但谈到机会,可能性几乎为零”。《观点报》的评论说,奥巴马本来在地缘政治中的影响力比普京大,但美国收起打击叙利亚的拳头后,双方的地缘政治影响力发生根本性转换。

  叙局势变数左右普京获奖

  俄罗斯海军总司令维克多9月13日表示,俄计划加强在地中海特别是靠近叙利亚海岸地区的军事存在,将战舰增加至10艘。《环球时报》驻叙利亚记者所住酒店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安全部门官员13日表示,普京与西方在叙问题上已分裂为两个利益集团,在为各自的利益你争我夺,但普京的做法客观上的确“救叙利亚民众于水火”,所以大马士革支持叙政府的民众会感谢他。也有叙利亚民众表示,如果普京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反对声最大的肯定是叙反对派。

  黎巴嫩《使节报》日前撰文称,普京力阻西方用化武借口对巴沙尔政权施以惩罚,否则美国对叙军事打击绝不会是“有限的”,叙反对派会在美国掩护下直取政权腹地,巴沙尔政权及叙利亚的命运将出现最坏预期,伊朗、以色列和海湾国家也将“进入地狱模式”。文章认为,普京的个性甚至不为克里姆林宫所知,他强硬的言辞中留有余地,行动时又柔中带刚,以至于连西方舆论都称,“普京而非奥巴马才是诺贝尔和平奖应该的得主”。文章认为,西方指责普京是披着民主外衣的独裁者,却没有想到普京不仅是一名政客,更是一位外交家。

  曾在美国、北欧常驻多年的《环球时报》记者丁刚认为,当年诺贝尔委员会之所以会把和平奖发给奥巴马,相当大程度上是表示对小布什发动伊战的不满。当时奥巴马当选总统还不到一年,什么和平的大事儿还没有干就拿了奖,连一些美国人也不满。有人因此把诺贝尔和平奖称为“和平套”,至少在舆论上约束美国总统这个“三军总司令”在决定是否开战一事上不能再像过去那样无所顾忌。丁刚说,由此看来,普京或许真有获得诺奖的机会,如果对他获奖的呼声越来越高,诺贝尔委员会的委员也会考虑到解决叙利亚危机的现实需要,用同样方式套住普京。

  在美国创办的阿拉伯语“祖国报网”刊文认为,普京巧妙利用西方的犹豫及伊拉克战争给美国带来的痛苦记忆,在叙利亚问题上恢复了俄在中东的“玩家地位”,但普京依然面临着巨大风险,“一旦叙利亚开始隐藏化武,俄罗斯的声望与地位均会不保”。德国《世界报》网站近日刊登题为“俄罗斯随普京回归冷战”的文章,但内容却讲的是,对普京来说“稳定比人权更重要,他原则上不相信每次军事行动都有助于建立民主和保护公民”,“没有人能说服他军事打击叙的目的是保护平民社会而不是实现大马士革的政权更迭”。有分析认为,影响普京获诺奖的因素很多,如叙利亚局势变数还很大。从历史上看,北欧国家对俄缺少好感,媒体上经常报道过去俄罗斯对北欧的种种行径。尽管普京2011年曾访问过瑞典,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俄与北欧的关系,但当地媒体对普京及俄国内问题的负面报道仍能见到。在西方,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对“普京获诺奖”。此外,还有人提到2008年俄罗斯—格鲁吉亚战争期间普京的强硬态度。

  “莫斯科回声”电台13日报道,对于俄专家建议授予普京诺贝尔和平奖,全俄罗斯教育基金会的另一名学者谢尔盖耶夫却表示“意外”,因为以往普京为实现和平所做出的贡献得不到西方国家的承认。俄罗斯《国防》杂志主编科罗特琴科认为,诺贝尔委员会向来具有政治性偏向,评选并非依据被提名人对人类做出的贡献大小。

  普京与西方的联系将更困难

  针对普京日前在《纽约时报》发表的批美文章,美白宫发言人卡尼12日“回击”说,白宫对普京的言论并不吃惊,“事实上,俄罗斯反衬出美国的出类拔萃”,并指责俄罗斯过去10多年在言论自由等方面一直倒退。卡尼还表示,只有俄指责叙反对派使用化学武器,“即使是叙盟友伊朗也公开指责叙政府使用化学武器”。但在记者的追问下,他又改口说,“这只是伊朗前总统的表态”。

  英国《泰晤士报》13日报道说,如果联合国调查叙化武的专家小组下周发布的调查报告将矛头指向巴沙尔政府,对普京将是个打击。《泰晤士报》评论认为,俄外长和美国务卿在日内瓦进行的会谈十分关键,它将印证俄在多大程度上把让叙政府交出化武的承诺落到实处,正因如此,会谈也是艰难的。尽管普京暂时成为博弈的“大赢家”,但接下来,在安理会内部的讨论中,俄罗斯可能会遇到面临来自除中国以外其他国家的围攻。《每日邮报》称,如果俄一味坚持其强硬立场,将会处于孤立境地。德国《世界报》等舆论也认为,普京与西方的联系将变得更困难。【环球时报驻叙利亚、英国、巴西、俄罗斯、瑞典记者 焦翔 黄培昭 丁刚 柳直 陈雪菲 汪析】

(责编:张婷)

分享到:

普京,诺贝尔 和平奖

时政国际评论台湾华人文史财经

最新热点>

大悲寺主持证实"燃指供佛"修行:不是自残

3D《狄仁杰之神都龙王》魅惑剧照曝光(高清)

热图>

视频>

论坛热帖>

热点推荐>

娄烦国土局职工被举报开矿 五年后升任所长

老人摔伤致死 “意外事件”折射养老问题

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陕西|江西|内蒙古|山东|吉林|移民|书画|商城|环保|县域|创投|招商|华商|创新

网站地图 | 关于海外网 | 广告服务 | 海外网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海外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12041252号
投稿邮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