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陕西江西内蒙古南粤山东吉林移民书画商城环保县域创投招商华商创新滚动

海外网>>评论

环球时报:“房姐”案不涉房,应给质疑更多回应

2013年09月30日07:52|来源:人民网-环球时报|字号:

  一度引爆舆论成为公众长期关注焦点的陕西“房姐”龚爱爱一案,于29日在陕西省靖边县人民法院一审宣判:龚爱爱犯伪造、买卖国家机关证件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与此前的“表叔”案、“房叔”案相似,“房姐”案的真正焦点,即“房姐的房”没有出现在诉讼之中。专案组就此说明称,经过对龚爱爱购房资金来源的调查了解,未发现犯罪线索。

  这一判决结果立即令舆论大哗。一个不惜以违法手段伪造、买卖证件的人,其目的当然是为了不当利益诉求。现在司法机关仅盯着伪造证件,而在最受舆论关切的购房资金方面给出“未发现犯罪线索”的答复,公众自然会认为是“搪塞”,甚或背后另有隐情。现在,“房姐”暴富的谜团,不会因为这一“跑靶”的判决而烟消云散,公众的追问动力也不会因此消解。

  面对舆论质疑,司法机关采信了龚爱爱辩护律师的观点:龚爱爱所在银行是股份制银行,她不是国家工作人员,不过是一个普通公民,对一个普通公民来说,其财产是隐私。在不涉及其他犯罪活动的情况下,仅就一般公民的财产问题,国家机关无权要求其自证其财产来源合法。这种说法,理由似乎非常充分。但公众对一个“普通公民”具有如此大的能量,予以置疑也是很自然的。即便龚爱爱是商业奇才,在短短数年之内获利数亿的空手套白狼还是令人感到匪夷所思。

  尊重公民隐私与公众知情权之间应该有一个平衡。龚爱爱案似乎呈现一种畸形的严重不对称性。龚爱爱以“房姐”涉案,而居然罪不涉房,留给公众的不止是困惑,还有不平。有司“尊重”涉案公民隐私权,忽略公众的知情权,虽然以“以法律为准绳”的坚定形象示人,但如果现有法律保护的是能够神通暴富而不需要向公众解释的结果,那这样的法律准绳,其公平公正性又何以令人信服并敬畏。

  “房姐”涉罪与房无关,类似这样的个案,已经出现多起,虽疑云密布但职能部门却我行我素。多起案例证明,公众的普遍质疑不是无风起浪,汹涌的舆论背后,往往都会“有事”。那么,针对公众的质疑,政府职能部门能否换位思考,主动回应,积极作为?为什么非要被公众的质疑推着走,成就一起起“质疑倒逼真相”的经典个案?这样的倒逼太多了会形成恶性循环:政府的信用被稀释,质疑的动力则不断积累,原本建设性的质疑,则会因为不可测的因素导致向破坏性方向游移。这是社会很难承受的代价。

  “房姐”罪不涉房或许事实充分、理由正当,但公众眼中的疑点尚存,舆论一时难以平息,这是官方可以预料到的结果。对此,不能不管不顾,而应尽可能地就公众关切的问题,依法依规、积极主动、毫无保留地予以回应。平息舆论不能靠“瞒”、“拖”、“压”、“转”,而要靠实实在在的解决手段和明明白白的信息披露。以史观之,“房姐”一案还有许多值得总结的地方。▲(作者是南京政治学院新闻传播系教授)

(责编:张婷)

分享到:

房姐

时政国际评论台湾华人文史财经

最新热点>

“遗产税将落地”引热议 3千万财产纳税超千万

惊曝!台“立法院 ”总机或遭监听(图)

热图>

视频>

论坛热帖>

热点推荐>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9月29日正式挂牌

上官婉儿墓考古再透细节 三大谜团逼近历史真相

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吉林|陕西|山东|江西|内蒙古|南粤|商城|创新|招商|县域|环保|创投|移民|书画|华商

网站地图 | 关于海外网 | 广告服务 | 海外网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海外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12041252号
投稿邮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