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吉林陕西山东江西内蒙古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华商滚动
2013年10月25日08:34|来源:海外网|字号:
摘要:有一些西方国家出于偏见和误解,指责中国的人权状况,趁机把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普遍定期审议”变成了对中国的“批斗会”。 |
10月22日,中国在日内瓦接受了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普遍定期审议”机制针对中国人权状况进行的第二轮国别审议。
在审议会上,共有137个国家发言,绝大多数国家都充分肯定中国在人权领域取得的进步,理解中国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有的还提出了真诚和建设性的意见,这些发言体现了客观、公正、平等和尊重的精神,符合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的原则和精神。
但也有一些西方国家出于偏见和误解,指责中国的人权状况,趁机把审议会变成了对中国的“批斗会”。 他们在发言中,将中国依法打击危害公共安全的恐怖暴力活动说成是针对特定民族和宗教的“迫害”,将中国境内少数违法犯罪人员等同于“人权卫士”,将正常的司法审判贴上“政治迫害”的标签。
对于这种将人权问题政治化的做法,人们并不陌生。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的前身是联合国人权委员会。该委员会成立之后,越来越成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就人权问题发难的平台,个别国家滥用国别提案攻击发展中国家,把人权问题变成了政治工具,使得该委员会的运作充满了政治化和选择性以及双重标准,政治对抗的气氛越来越浓。自1990年起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就曾连续十多次在人权委员会抛出反华提案。
经过发展中国家和西方国家之间的博弈和妥协,于2006年成立的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理应坚持普遍性、公正性、客观性、建设性和非选择性的原则,通过国际对话与合作,达到促进和保护人权的目的。“普遍定期审议”机制就是人权理事会根据上述原则针对所有成员国设立的。在进行国别审议过程中,所有成员国都应以互动式对话为基础,从加强国际合作的角度出发,通过交流减少分歧,通过对话推进合作。
评价一国的人权状况,离开了基本事实,或者对事实选择性忽视,对结论倾向性误导,就会使人权状况的审议走入歧途。用本国的价值观和政治制度作为标尺去衡量别国的价值观和政治制度,将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标准强加于人,把人权问题当做政治工具,就会毒化国际人权对话与合作的进程。
美国在这方面可谓“驾轻就熟”。美国根据国内法发表的年度国别人权报告,20多年来年复一年地把中国的人权状况描述为“糟糕”、“更加糟糕”。照此说法,中国现在的人权状况早已应该是“糟糕透顶”了。美国代表在人权理事会审议会上针对中国的发言显然仍没有摆脱这种错误的思维定式和做法,试图把审议会变成“批斗会”。
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的人权状况堪称完美。中国在促进和保护人权方面取得的进展是实实在在的,存在的挑战也是母庸置疑的,下定的决心更是真真切切的。在审议会上,中国以开放、坦诚、包容的态度与世界各国进行建设性对话,对于别国提出的建设性意见予以接受,四年前的第一轮审议时中国政府就接受了各国提出的42条建议。但对于那些出于偏见甚至别有用心的“批斗”,中国不会接受。“普遍定期审议”本应成为国际人权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各国取长补短,相互借鉴,以建设性的方式促进国际人权事业。相反,把审议会变成“批斗会”,则是与联合国宪章以及人权理事会的原则和宗旨背道而驰,对于国际人权事业有百害而无一益。
(贾秀东,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特聘研究员,海外网专栏作者)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编:邹雅婷)
人权,宗教
网站地图 | 关于海外网 | 广告服务 | 海外网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海外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12041252号
投稿邮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