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收藏首页|简体|繁體

海外网>>评论

冯钺:埃及动荡背后是文明的冲突

2013年07月10日07:29来源:环球时报字号:

摘要:在现代国际关系问题上,虽然表面上宗教色彩不再浓厚,但受宗教影响较深的文化依然会对国际关系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

埃及总统穆尔西上台不过一年多一点时间,就被国防部长代表军方宣布下台。自中东北非发生动荡以来,那里的局势变化让人眼花缭乱。理论上,无论是绝对多数制还是相对多数制选举出来的一国或地区的领导人都是合法的,但埃及的实例却说明另一个事实,在一个缺少相应社会基础的国家,理想的制度、合法的事物都可能因社会基础的问题而与当初设想相去甚远。

然而无论社会基础也好,国情也好,这些都只是一个国家的内部因素,真正对这场持续了数年的动荡有重要影响的是西方国家。阿拉伯世界出现动荡、分裂,乃至被削弱,是西方长期以来的一大目标。分析西方与阿拉伯世界的关系不能只从近代看起,而应从更远的历史深处找寻起点。西方与阿拉伯世界冲突的根本原因是两种文明的冲突,这种文明冲突(包括宗教冲突)在二者之间存在已上千年之久。以基督教为主要信仰的西方国家与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世界有着自公元1096年十字军首次东侵以来,长达上千年的激烈冲突历史。这对双方人群会产生什么样的心理影响不言而喻。今天我们看到两者间的矛盾和冲突并不是新鲜事,而是自1096年以来的常态。

西方世界历史上在内部虽也有过许多激烈冲突,但在文化上却是一个整体,这保证了西方的一致对外性。在对待其他非西方国家,尤其是对手或有可能成为对手的国家时,西方采取的策略既简单又有效——分而治之,以尊重民族自决和文化为名,最大限度在别国种下分裂种子。别国只要维持分裂或动荡状态,西方便有机会插手其中,进而可能推出与自己关系密切的组织或个人执政。

近代以来,分而治之不光被西方应用在对付阿拉伯国家上,更多还用到其他国家身上,包括中国。这个招数屡试不爽。如英国人20世纪初在中国和印度之间非法划定麦克马洪线,给两国争端埋下引线;上世纪40年代末英国面对印度次大陆民族独立运动热潮,被迫离开印度时,抛出印巴分治方案,使印巴矛盾维持至今;上世纪90年代的南斯拉夫因民族问题爆发内战,最后分裂,这些民族本来是和睦相处的。

在现代国际关系问题上,虽然表面上宗教色彩不再浓厚,但受宗教影响较深的文化依然会对国际关系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

(作者是中国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信息资料室主任)

分享到:

(责编:牛宁)

相关新闻 >

美图精选 >

国内国际台湾华人视频论坛

评论 >

图片 >

视频 >

国际 >

国内 >

娱乐 >

港澳台 >

文史 >

辣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