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 新加坡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 华商滚动 纸媒
2013年12月17日10:44|来源:《社会观察》|字号:
沿海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早,乡村工业遍地开花,乡镇一级大多已成为以二、三产业为主的小城镇,很多乡镇已高度工业化,成为了区域性的经济中心和某些产业集聚的场所。因为有了二、三产业的基础,这些沿海发达地区自然而然发展起房地产,步入到健康的城镇化之路,顺应了中国城镇化的潮流。
自1990年代以来,因为乡村工业的面源污染,工业进园区已成为共识,在中西部地区,一个县最多也就两处工业园区,一是城关镇,二是县城副中心的全县重点交通口岸或传统重镇,一般乡镇仅仅是政府机关的驻所,而不可能建立工业开发区,也不可能成为区域性的商贸中心。这样的乡镇若发展房地产,吸引农民买房居住,就会出现远比县城更严重的问题。县城至少还有工业园区,有二、三产业发展机会,可以扩大非正规就业,也是区域性商贸中心,从而为进城农民提供收入不高但机会还有的就业岗位。这个意义上讲,中西部地区县城虽然无法为农民提供高收入的体面就业机会,但因为有二、三产业的存在,就使县城仍然是生产性的。乡镇缺少二、三产业就业机会,就是纯消费性的。住在乡镇上,却没有就业机会,没有收入来源,生活如何维持?
与消费性的乡镇相对,村庄一直是生产性的区位,因为农民住在村庄,可以方便地进行农业生产。村庄还是生活性的,是农民祖祖辈辈居住的地方,是可以从村庄熟人社会中获得传统支持与安全感的地方。
随着交通通讯的进一步发达,在生产性的村庄与同样具有生产性的县城之间,联系会越来越方便与密切。缺少二、三产业的乡镇一级则因为没有就业,也就不可能住得下去。这个意义上,乡镇注定要衰落。当前正在兴起的乡镇房地产热也就一定会遭遇尴尬和困境。
地方政府与其推动乡镇建设,不如推动村庄建设。如何借农民改造住房改善自己生活条件的愿望,地方政府推出以规划为导向的新村建设计划,将散居农户相对集中居住,又让这些相对集中居住的农户仍然保持在耕作半径之内,农民就一方面仍然可以进行生产性的耕作,一方面又可以享受到相对较好的基础设施条件。
![]() | ![]() |
(责编:宋胜男)
农民进城 农民家庭经济 进城农民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