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 新加坡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 华商滚动 纸媒

海外网海外网>>评论>> 正文

中外专家畅谈中国铁路:万勿重演英国铁路悲剧【5】

2013年12月20日07:05|来源:环球网|字号:

  高铁已经是中国的专长领域 英国应顺应潮流

  环球网:今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访泰国和中东欧期间,大力推介中国高铁,媒体报道称中国开启了“高铁外交”的新形式。中国高铁走出国门对改善中国铁路的经营状况有何帮助?

  项立刚:高铁不仅使消费者出行更方便,同时也是中国“拿得出手”的东西。长期以来,中国外汇出口过度依赖廉价劳动力创造价值。这样的国家发展有问题,我们必须依靠高科技领域有所突破。而高铁能否走出去,不仅对铁路行业,对整个社会也很有意义。虽然高铁的发展过程也曾被诟病,甚至出现过动车事故,对高铁造成打击和抑制,但事实证明,中国高铁发展具有非常价值。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制造”被诟病。人们一说中国制造,就说不行。中国的通信行业有直观的体现:15年前,中国没有国产手机,华为当时要做国际市场,被众多竞争对手嘲笑,称不可能,因为当时中国在技术上依赖外国,没有产业基础。但经过多年发展,华为已成为世界第二大通信设备制造商。中国需要的只是时间。

  寒竹:铁路的基本建设分铁轨和机车两部分。中国土建技术已做得相当不错,而中国高铁能够做到“一根香烟立在运行的车厢内不会倒”,也是路轨技术好的表现。在机车方面,高铁走了与沿海企业科技出口方式相反的道路,将他国技术引进后,转化成为自主技术。

  国际上的大国——欧洲国家和日本,国土面积都较小,铁路适合长途运输,距离长了,速度才有意义;而俄罗斯虽然国土辽阔,但人太少,对铁路的需求没那么强烈;至于美国,铁路并不是主要运输方式,航空和公路运输占较大比例。只有中国,有广阔的领土和庞大的人口,对高铁有强烈的需求,同时也有实验的现实条件。

  在这里不得不提一句,中国铁路部门承担的社会责任太大。铁路部门自主研发的自动信号系统面临较大的社会风险,中国社会也没给铁道部门多大的容错空间,一旦出问题,舆论压力太大,束缚了铁路部门发展的手脚。

  罗思义:与中国铁路相比,英国铁路的建设与运行规模相对较小,技术方面也无法与中国比拟。英国的技术专长在金融、创意产业、生命科学等其它领域。因此,对英国来说,不与中方合作,在铁路建设领域寻求自我开发,反而会增加成本降低效率,最后适得其反。

  戴维·卡梅伦欢迎中国对英国的高铁项目进行投资,我认为他做出了完全正确的选择,英国媒体对他的批评是错误的。中英 “双赢”的结果并非基于“其中一方完胜”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而在于两国在不同领域具备各自的特长和经验。铁路的建设和运营,尤其是高速铁路,现已成为中国的专业领域。(乌元春综合整理)

(责编:宋胜男)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铁路建设 铁路基础设施 铁路改革

评论时政国际娱乐文史地方华商

热图>

最新热点>

盘点世界各国文艺兵和劳军拉拉队(组图)

娱乐炫图>

最新排行 >

史海钩沉>

精选图片>

视频>

论坛热帖>

猜你喜欢>

“圆脸大赛”爆红网络 圆脸惹人爱完爆瓜子脸

盘点香港10大豪门媳妇(组图)

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华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