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 新加坡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 华商滚动 纸媒

海外网海外网>>评论>>文娱>> 正文

《渗透》:谍战剧的新想象【2】

2014年02月24日14:02|来源:南风窗|字号:

摘要:近些年中国的新谍战剧也经常被用来讲述国共关系,因为谍战故事恰好提供了一种既能展现国共暗战,又能避免直接处理国共正面冲突的叙事类型。不仅如此,这些新的无名英雄还发挥着更大的文化功能,他们成为重建个人与国家、个人与新体制关系的想象中介。

国产谍战剧的新功能

早在苏联解体之前,上世纪80年代中国就已经先期进入后冷战情景。随着改革开放对革命(冷战)逻辑的反思和消解,一种民族主义和现代化的表述逐渐取代了50到70年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冷战对抗。80年代,通过重新讲述近现代中华民族悲情历史以及国共在中国人的名义下联合抗日的新故事,完成了以中华民族为历史主体的新国族想象,这种80年代出现的国族话语又在中国经济崛起的背景下转化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流论述。不过,这种后革命时代的国族认同却无法处理20世纪中国革命历史里国共内战(兄弟操戈)的历史事实。与韩国电影用谍战来隐喻南北关系相似,近些年中国的新谍战剧也经常被用来讲述国共关系,因为谍战故事恰好提供了一种既能展现国共暗战,又能避免直接处理国共正面冲突的叙事类型。不仅如此,这些新的无名英雄还发挥着更大的文化功能,他们成为重建个人与国家、个人与新体制关系的想象中介。

新世纪以来出现了两种新的谍战剧类型,分别是《暗算》模式和《潜伏》模式。电视剧《暗算》(2006年)改编自同名谍战文学,这部作品一经播出就引起巨大反响,直接引发电视剧领域谍战题材的热潮。这部由3个独立故事组成的电视剧中,前两部《听风》和《看风》主要讲述拥有特殊能力的奇才和天才为国家无私奉献的故事,这些无名英雄既发挥了个人才能,又完成了国家任务,这种个人与国家的“通力合作”回应了80年代有关国家(组织)作为个体压抑性力量的批判,这也是市场经济下原子化的个人对抽象的国家利益的认同。第三部《捕风》则讲述了被囚禁在封闭空间里的地下党如何把情报传递出去的故事,这种个人深陷密室之中的困境在电影版《风声》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这呈现了全球化一体化时代个人变成密室中的老鼠的境遇。也就是说,在“同一个蓝天,同一个梦想”的时代,个人所具有的主体状态就是成为专门性的有职业伦理的技术人才,并处在一种既定的权力格局和游戏规则之下,没有外部空间,也没有其他的选择。

2009年谍战剧《潜伏》把《暗算》的逻辑进一步具体化,或者说这些地下党有了更加清晰的社会身份,他们就是后工业时代从事非工业生产的都市上班族(白领或新中产阶层)。如果说《暗算》把一种有政治信仰的间谍变成为国家利益恪尽职守的好员工,那么《潜伏》的创新之处在于把血雨腥风的谍战转换为白领职场的办公室政治和中产者的家庭生活。余泽成过着和上班族一样的生活,一边在工作中与上司及同事勾心斗角、巧妙周旋,一边下班后与3个女人发生情感纠葛。这样的工作和家庭秩序对应着两种典型的社会空间,一是包括机关、公司在内的现代科层制,二是中产阶层核心家庭。其实在新自由主义所倡导的自由市场制度下,个人与社会最紧密相连的关系就只剩下职场和家庭了。余泽成的魅力在于一方面能够深得领导信任、在晋级式的科层管理中游刃有余,另一方面又尽心呵护他的全职太太(游击队长翠平主动变成家庭主妇)。可以说,他是事业与家庭双丰收的“职场楷模”。

这些披着谍战“外衣”演绎的中产阶层故事在好莱坞电影如《史密斯夫妇》(2005年)以及韩国谍战片如《生死谍变》、《间谍》(2012年)等中,也是经常使用的套路,这说明“有工作有家庭有责任感”的中产者是后工业社会的理想主体。这些过着间谍般双重生活的中产者也预示着一种对越来越科层化和技术化的职场文化的不满,他们想像间谍那样拥有一个充满信仰、更加本真的自我。这种《潜伏》模式成为此后国产谍战剧借鉴的对象,如2012年热播的《悬崖》、2013年下半年播出的《渗透》等就是如此。

(责编:于川)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渗透 谍影重重 现代政党 新功能 间谍

评论时政国际娱乐文史地方华商

热图>

最新热点>

盘点世界各国文艺兵和劳军拉拉队(组图)

娱乐炫图>

最新排行 >

史海钩沉>

精选图片>

视频>

论坛热帖>

猜你喜欢>

北影学霸校花爆红 中国各校校花美貌大PK

盘点香港10大豪门媳妇(组图)

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华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