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 新加坡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 华商滚动 纸媒
2014年03月15日09:44|来源:南风窗|字号:
GDP统计的好处是可以帮助西方国家维持“高收入国家”地位,继续掌握游戏规则的制定权,从而实现“不事生产,印钞购物,坐享其成”。
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规模已经位居世界第二,然而一种困扰同时存在:为什么世界第二的GDP规模没有给中国人带来经济强国的感觉?
19世纪的英国可以用机织的廉价“洋布”使中国手工生产“土布”的农户纷纷破产,让中国人对何为工业有了直观印象,也留下了沉痛的历史记忆。兔走乌飞,时至今日,英国工业早已衰落,能够用机器化大生产制造出世界上最多种类、最廉价工业产品的国家是中国,为什么英国仍是发达国家,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
基于这种困扰,人们对GDP产生了怀疑,出现了“GDP无用论”、“中国GDP虚假论”、“中国产业低端论”等说法。其实,GDP广受关注的部分只是一个数字,但数字背后的体系却异常复杂,GDP的运用是世界治理策略的大博弈。
GDP是资本主义的治理工具
发达国家曾经被称为“工业发达国家”,不过这个词已经在各国和联合国的正式文件中消失了,因为“工业发达”地区大部分已不在发达国家。然而,工业已不再发达的国家却普遍维持了“发达国家”地位。这就是现代化的全球治理体系之神奇功效,而GDP就是这套治理体系使用得最广泛的工具。
GDP的诞生与1929年爆发的大萧条有关。当时,美国政府只是知道数以百万计的人失业,钢产量、铁路运输量等指标纷纷剧降等零散的信息,对于应对危机来说远远不够。1933年就任的罗斯福总统立志采取“新政”克服危机,需要建立反映经济运行整体面貌的统计体系。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开创性地主持编制了1929~1932年美国国民收入数据,虽然当时使用的“国民收入”(NI)跟后来的GDP还有很大差别,但基本的方法基础已经奠定了。
美国能够建立这一套体系有赖于两个基础:一是工业工程学在全社会的普遍运用,使大部分重要的经济环节都建立了像现代化工厂一样的生产管理系统和财务核算方式,能够对经济活动过程进行记录、存档和标准化管理;二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展开,使经济活动都有了货币价格和流通规范。简单来说就是经济活动“有价格、能记录”。
美国真正建立能执行的全国经济核算体系要到二战时。美国参加二战期间,国内实行严酷的战时经济管制,几乎所有工厂都被纳入军工体系,实行军事化管理。为支持战时经济规划的编制,美国在国民收入统计的基础上,发展出国民生产总值(GNP)。
联合国从1953年起推进的统计体系是英美发展出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在冷战大背景下,SNA只在西方阵营和殖民地国家中得到推广。社会主义阵营国家采用另外一套统计体系,基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国民经济平衡表体系”(MPS)。两套系统的区别在于SNA统计货币化了的经济活动,包括金融业、服务业等;而MPS则统计产量,不包括非物质生产的经济行为。
从经济治理的角度看,两大国民经济统计体系都是工业时代的经济管理工具,使政府力量可以深入到经济各环节。两套体系互不兼容,将两大阵营的经济活动塑造成了“基因”不同的物种,几乎无法相互投资、贸易。
西方“霸权红利”的秘密
1991年苏东解体使全球两大经济治理体系的对立不复存在。就在这一年,美国宣布SNA的统计结果以GDP代替GNP,这是一个意味深长的改变。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为唯一的全球性“富国俱乐部”。该俱乐部设定的“准入门槛”是:高收入国家,意即高人均GDP国家。于是,根据是否符合OECD成员的标准,世界上的国家实际上被分成了两类。
一个国家的人均GDP高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该国能够以较少的劳动成果换取别国花费较多劳动得到的成果。道理何在呢?
(责编:于川)
1933年 工业工程学 中国GDP GDP增长 中国的崛起